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杨国良
某些菇厂采用移动浅箱装已发好菌的培养料,单设发菌室(第三区)进行覆土后发菌12天,出菇室仅用于出菇,生产周期30天,周年生产12轮。
(一)浅箱构造(图13) 平面面积2.1㎡(外宽1.2m×长1.75m),体积0.735m3(高0.35m×2.1m),1㎡铺料90㎏,1箱装料180㎏。1间出菇室178.5㎡码放220箱,装料总量40t,出菇面积约450㎡,12菇室5400㎡。在装箱、接种、覆土、发菌、出菇、清箱等场所之间,采用叉车运转浅箱(图14)。
图13 浅箱构造
图14 浅箱的运转
(二)浅箱发菌 浅箱发菌室的构造如图15。
图15 浅箱发菌室的构造
图注:1.屋顶;2~3.通风隔热层;4.隔墙;5.天花板;6.防水层;7.散风管;8.风机;9.供气调节栅门;10.循环风机;11.地面坡度1%;12.门;X=1.75米(浅箱长度);Y=0.35米(浅箱高度);发菌室内空间595m3(长17m×宽7m×高5m),码放432箱(长12排×3列×12层)。
发菌时浅箱在发菌室内的排列为: 箱高0.35m×12层=4.2m;宽1.75m×3列=5.25m,箱堆四周距墙至少80㎝,箱堆和屋顶之间需要有80㎝空间。最下部的浅箱垫20㎝高水泥块,保障浅箱间的空气循环。不管以怎样方式堆叠,空气必须能在浅箱之间自由流通。
发菌室的换风能力,要求达到300m3/1t料/1小时。室外新鲜空气和室内循坏空气混合之后,通过散风管进入室内,经常保持正压,以减少未可能含有杂菌的外界空气进入室内。
发菌期所需新鲜空气,因堆肥的发热量而异,一般需要50m3/1t堆肥/1小时。散气管道上的喷口按一定间隔设置,喷口总横断面的面积为散风管横断面面积的80%以下,这样可以得到均匀的气压和风速。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0~22℃,空气湿度85%,在此条件下发菌培养12天,料内菌丝进入覆土层,之后将浅箱转入出菇室。
(三)浅箱出菇 在长21m×宽8.5m=178㎡的出菇房中,浅箱排11列,每列长4箱,叠高5箱(图16),220个浅箱的出菇面积约为450㎡。催菇温度控制在14~16℃,空气湿度为90%~95%。在30天栽培周期中,催菇7天,采3潮菇21天,清理菇室及轮换菇箱2天。四区制5菇房30天生产周期表如图17:
图16 浅箱出菇
图17 4区制5菇房30天生产周期排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