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杨国良
袋式生产也是双区制生产的一种方式。据报道(Staunton,1989),爱尔兰的蘑菇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从1980年到1987年,蘑菇年产量由6800t增加到21700t。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发展塑料大棚袋式生产的成果,即生产模式由原来少数大蘑菇工厂的木架床式生产,发展成大批小蘑菇工厂塑料大棚袋式生产,由专业堆肥场为小蘑菇工厂提供接好种的袋装堆肥。这种堆肥被装到坚固的塑料编织袋里,每袋约装堆肥25kg,当堆肥发好菌后,把袋边翻卷覆土,6~8星期后产菇5~7kg/袋(图21)。
图23 袋式出菇
大棚规格为33.5×6.5m(217㎡),钢架结构内衬白色塑料薄膜,中间为12.5cm厚的玻璃纤维隔热层,外盖厚的黑色塑料膜。塑料大棚的通风设备是装在进口处的一个带过滤器的活动风幕,用以调节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在需要降低空气温度时,为保证有足够的风量,有4~5只风扇装在棚顶的塑料导管上,风扇最大风量为4000m3/小时,足够20t堆肥发菌的需要。过滤器和风幕的位置对空气流入量有影响,过滤器明显阻滞空气进入,因而要有足够的风力。
大棚内大约可放800只塑料袋(均重25kg),总料重约为20t,蘑菇产率200~250kg/t料,菇质上乘,成本低廉,很具市场竞争优势。爱尔兰的都柏林研究中心,对塑料大棚袋式生产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数据与结果如下:
(一)方法
1.菌种 普通的商品白色双孢蘑菇杂交种。
2.塑料袋 塑料编织袋规格为2种:1.O5×0.56m、1.08×0.66m,生产面积分别为0.1㎡和0.14㎡。
3.堆肥 已接过菌种的堆肥来自专业堆肥场。堆肥A是合成料、结构疏松,密度低;堆肥B以马粪为基料,密度较高。松密度为8个样品的平均值,以克/升干物质表示。
4.覆土 覆土材料均为中性的水藓泥炭。
5.生产 塑料大棚袋式与包块生产。
6.统计 随机区组划分,产量为6个星期的采菇量,换算成接种时单位面积堆肥重(t)所产的蘑菇(kg)。
(二)结果
1.腐熟度和装料量对产量的影响 0.1㎡和0.14㎡出菇面积的2种不同规格的塑料袋,装堆肥A分别为20、23、25kg,其产菇量无显著差异。
腐熟度较低的堆肥A产量(303kg/t料)高于腐熟度较高的堆肥B(2l1kg/t料)。对堆肥A来说,增加装料量对产量无影响,而堆肥B增加装料量则会减产。其原因可能是腐熟度较高的堆肥透气较差。
2.接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 堆肥接种后,用可收缩的塑料薄膜包成0.5O×0.33(0.165㎡)、厚25㎝的料块,每块料重18kg,6块109㎏/㎡)。另一种块包的大小是50×65×12cm,每包重25~30kg。
试验发现,堆肥发菌后制成的料块,产菇213kg/t料;接种未发菌的料块,产菇200kg/t)。前者产菇率较高。
3.覆土方法、时间及厚度的影响 袋式生产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头二潮菇的密度非常高,采收困难,蘑菇品质下降。试验发现,覆土层厚4~5cm时,加发菌料500~2000克/㎡,对产量无明显影响。但发菌料用量较高时,覆土层的菌丝较致密,导致出菇困难。较早和较厚的覆土,克服了这一问题,两种处理均获得满意的产菇率。但早覆土料温易升高,须注意通风降温。
比较塑料袋覆土厚度对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的影响(表6),最佳覆土厚度是5cm。
表6 覆土厚度对产量的影响
覆土厚度 产量(㎏/t料)
(㎝) 1星期 4星期
1.3 75 165
2.5 82 190
3.8 114 224
5.0 134 244
6.4 106 250
7.6 105 245
F测验 *** ***
标准误差 9.8 7.6
(三)结论 袋式或块式生产不同于其它生产体系,堆肥包在塑料袋或膜中,限制了堆料内部的空气交换。另外,单位生产面积用料较多,如0.14㎡生产面积的袋内装25kg堆料,而在一般木架床式生产体系中,同样的生产面积仅需上述堆料的一半。因此,袋式生产或块式生产要求堆肥不能过于腐熟。MacCanna(1979)发现,塑料袋内料层深度超过46cm,密度超过300㎏/㎡,产量显著下降。这与堆肥的物理特性如料的松密度、腐熟度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稍微干燥、密度较低、疏松结构的堆肥适用于袋式生产或块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