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杨国良
在铺料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较厚的料层比较薄的料层按单位面积如1㎡能产更多重量的菇;但薄料层能铺较多的㎡即出菇空间较大,因而同样重的堆肥能出更多数目的菇。当然,不能薄至出菇困难的程度。到底那种策略更能高产呢?图22表示堆肥用量与产菇量的关系。
图22 堆肥量与产菇量的关系
虚线按1t堆肥产菇量(kg/t)计算:产菇高峰用料80kg/㎡,1t堆肥铺12.5㎡,采菇6周产菇185kg,平均14.8kg/㎡。
实线按1㎡面积产菇量(kg/㎡)计算:产菇高峰用料140kg/㎡,1t堆肥铺7.1㎡,采菇6周产菇156kg,平均22kg/㎡。
这个试验表明,1t堆肥铺的面积较大即薄料比铺的面积小一些即厚料的产菇总量要高(185-156=29kg)。尽管如此,在工厂化的蘑菇生产中还是采用较厚的培养料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目的是提高菇房的利用率。
蘑菇菌丝能将营养输送多远的距离呢?有人在1.8m深的深槽容器中,装满发好菌丝的堆肥,然后在容器底部施用含放射性磷的溶液。经一段时间后,在容器顶部的蘑菇菌丝中检测到了放射性磷。这个实验表明,菌丝能将1.8m深处的营养抽送到菇床表层。既然菌丝有如此能力,而且蘑菇的单位面积产量又与堆肥用量成正比关系,那么培养料是否越厚越好呢?然而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过厚的堆肥透气和散温困难,发菌时菌丝缺氧且温度过高而减产。工厂化生产尽管采用空调和强制通风设备,但是培养料的厚度还是有一定限度。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用料量为1t堆肥铺9~11㎡,90~l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