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摘】
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人黄伞菌种,每瓶菌种可接30袋。接种后置于干燥的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室温控制在23~25℃为适。秋季常出现气温超高时,及时稀码堆叠,疏袋散热,加强通风降温。培养10~13天翻袋1次,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菌丝前期走势缓慢,后期较快,一般经过50~6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发菌期忌喷水,防止高温、高湿,防止杂菌侵袭菌袋,注意防止强光直射,以免原基过早出现。
(4)出菇管理菌袋生理成熟出现黄水珠时,解开袋口,摆放于菇房(棚)内培养出菇。菇房内设置多层栽培架或大棚内搭架层立体排袋,也可实行地栽。出菇期温度保持15~20℃。空气相对湿度85%~90%,控温保湿,使袋内料面形成一层白色气生菌丝,此时要给予散射光和人为温差刺激,逼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经1~2天管理,菌丝伸展1~3厘米,针状带毛的原基即可长满料面,继续生长,其中有3~5粒黄色覆有褐色磷片的指状原基突起,其他原基自然淘汰萎缩。再经1~2天的培养,原基变长变粗,并分化成菌柄和近球状菌盖,进而菌柄不伸长;菌盖迅速长大。原基形成期主要靠基内水分和自然空间湿度即可正常生长,因此不可喷水,否则会导致菇蕾霉烂。一般菌袋解口12天左右,子实体形成后方可进行喷水。
(5)采收加工黄伞成熟标志是菌幕即将破裂时采收为适。一般冬季可收2~3潮菇,占整个产量70%~80%。第2年春回大地,进行补水管理,可再收1~2潮。黄伞多为鲜销和盐渍,鲜菇置于10%盐水中,放入锅内煮沸杀青,冷却后铺入食盐,15~20天即可装桶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