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摘】
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是由无数菌丝交织成的网状营养体,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单根菌丝,菌丝呈极长的线形,纵横交错相互缠绕,密集贯穿于营养基质中,从基质中吸取营养,供子实体生长应用。菌丝粗5.5~7微米,在显微镜下观察,灵芝菌丝由无数细胞构成,细胞的横隔中间有一桶状小孔,小孔是细胞间的养分通道。
灵芝科不同种的灵芝菌丝会分泌不同的树脂质及色素,于是表面菌丝会呈现黑褐色或棕红色斑。
二、记载灵芝的相关文献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论及灵芝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约见于公元前1世纪,是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也是最早论及灵芝的药学著作。此书收载365种药品,并将所载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皆为有效无毒者,灵芝则被列为上品,此书还详细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
其后,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三、灵芝的生长环境
温度
灵芝是中高型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大致相同,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低于20℃时,菌丝表面很快纤维化,妨碍菌蕾的形成;超过32℃时,菌丝细生长快,但子实际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