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属于高温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稳定在23度以上,这样才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而且,草菇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草菇种植的季节以及栽培环境的把控,都需要严格地加以选择。如果在栽培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管理的话,就容易出现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1.菌丝徒长
这种情况在草菇栽培过程中经常出现,其主要特征是在料面上会形成大量的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甚至有可能会形成一层白色的菌膜,就像在料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膜一样,会阻止或延迟菌丝的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造成了菌丝徒长的局面,从而最终导致草菇的成菇率低下。在草菇的室内或大棚栽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且及时定期通风换气。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通风情况不良的话,就非常容易出现菌丝徒长。另外,如果栽培场所的气温过高或料温过高,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2.菌种现蕾
正常情况下,在草菇接种之后,料面菌丝会向料内生长,出现菌丝正常吃料的情况。但是如果在草菇接种2~3天之后,裸露料面的菌种上出现白色菇蕾的话,就是典型的菌种现蕾现象,势必影响草菇的生长。因此,在草菇接种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塑料大棚进行覆盖草帘遮荫,如果没有及时覆盖,时间超过1~2天以后,会导致棚内的光线过强,使得菌种受强光刺激,让一部分菌丝扭结,过早形成菇蕾,这是菌种现蕾的主要原因所在。当然如果用菌龄过老的菌种接种,也可能发生菌种现蕾情况。所以在查找原因的时候,一定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脐状菇
草菇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正常情况下外膜顶端不会出现整齐的圆形缺口,就像肚脐眼一样。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生长异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脐状菇,会影响到草菇的采收,造成产量低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温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等。如果栽培大棚覆盖过于严密,就会导致通风条件变差,使得脐状菇出现的几率变大。
4.子实体长白毛
草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会有白色绒毛出现,但是如果到了子实体生长阶段,仍然出现白色浓密绒毛的话,就是比较典型的子实体长白毛情况,这同样是一种生长异常现象,会影响到子实体的正常生长,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子实体萎缩死亡。如果塑料大棚温度过高,覆盖过严,导致通风环境变差,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就容易出现长白毛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5.子实体生长过快
前面我们讲过,草菇是一种生长速度很快的食用菌,在合适的温度情况下,一般2~3天就可以进入到成熟采收期。但是,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就会加速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导致草菇十几个小时到二十几个小时之内就迅速成熟开伞,从而影响草菇的产量和品质。因为草菇栽培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并不是越快生长越好。
6.幼菇枯死
这是在草菇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生长条件不适宜,导致草菇刚刚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之后就停止了生长,甚至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从而导致菇农的种植效益大大受损。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如果遭遇高温环境,同样会加速子实体的生长速度,缩短其生长时间,造成子实体生长过速的问题。同样如果栽培场所湿度过大,也会造成子实体过速生长。当栽培场所的气温降到20度以下,幼菇就会停止生长,如果不断的下降,特别是降到30度以下,同样不利于草菇子实体的生长,严重的话也会造成幼菇枯萎死亡。另外,由于人为采收草菇的时候,不小心造成幼菇松动,使得菌丝出现断离的情况,或者出现严重虫害,啃食了大量幼菇,造成菇体组织损伤,从而中断了幼菇的营养来源,同样会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