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生产结束后,正值高温期,利用香菇遮荫棚栽培草菇,是一种提高菇棚利用率的周年栽培模式。福建省霞浦县采用这种新的栽培模式,由于改善了栽培环境,提高降温保湿效果,每100公斤稻草产鲜菇13-14公斤,高产达20公斤,这种方法适宜在南方推广。
1.清理菇场
香菇生产结束后,及时清理菇场。6--7月种草菇前,制作菇畦,畦宽1米,高20厘米,畦旁开水沟(供降温灌水),维修整理棚顶及四周遮阳草帘,然后用石灰水、敌敌畏、甲醛等进行场地消毒。
2.培养料堆
制培养料配方:干稻草100公斤,干牛粪10公斤,麦麸3公斤,玉米粉3公斤,过磷酸钙3公斤,碳酸钙1公斤,4号高温固氮菌液400毫升,石灰粉3--4公斤。选向阳高地堆料,建堆前,先把稻草预湿或浸泡2--4小时捞起建堆。牛粪提前打碎预湿备用。建堆时,先在地上放几根竹、木棍,用砖垫起,铺一层湿稻草,撒上石灰,在内层撒牛粪,外层撒4号固氮菌液,其余辅料用水拌匀也洒在外层,如此一层层堆制。料堆中央放几根木棍,堆建成后拔去木棍形成通气孔。料堆宽1.5米,高1.2-1.5米,最外撒一层石灰粉后覆盖塑料薄膜,白天有太阳天气可在堆顶中间开--条缝隙以排除废气。当堆温升至65 ℃以上后继续发酵10小时,翻堆补足水分,料温再次回升到65℃以上,经10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堆料期一般为5-6天,料质松软均匀,呈黄褐色,含水量75%-80%,pH值7.5--8。
3.铺料播种
将已发酵好稻草扭成把,采用覆瓦式紧密直向平铺于畦面,每平方米用稻草12公斤。用撒播法播种,用种量每100公斤稻草用菌种10瓶(750毫升),播种后用木板拍实,覆盖薄膜保湿,料温控制在30--35℃。
4.发菌管理
播种后2-3天,菌丝已在料面布满,可将薄膜从床面架起呈半圆拱状,料面盖一层拌湿的火烧土,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15分钟。5-6天后菌丝在料内长透,喷出菇水,每平方米用水500--750克,使培养料含水量达80%,并增强光照,加强通气。7--8天菌丝出现大量扭结,进入出菇期。
5.出菇管理
当床面 出现大批菇蕾时,要注意保湿,料温控制在28--30℃,一般不直接向床面喷水,可采用沟内灌水或空中喷雾或薄外淋水法,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如料面过干,可将喷头朝上喷雾,以防冲击幼蕾造成死菇。当菇体长到2--4 厘米,鼠灰色,组织结实时,应及时采收。头潮菇结束后,整理菇床,挖除残留菇脚,压实草料,喷--次pH为8的石灰水,再停水1-2天菌丝又可扭结,出现第二次菇峰。由于香菇棚降温保湿性能好,在正常管理情况下,还可采收到少量第3潮或第4潮菇。草菇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废料,进行消毒,以免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