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有什么功效?茯苓,中药名属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状,接下来就来简单说说甘肃省天水茯苓栽培种植技术。
1.菌种来源
栽培原料:华山松、油松抚育时出产的松梢、松枝和小径木作松材; 栽培适宜温度:当温度处于12度以上时进行培植; 每窝栽培15kg木材原料。
2.培菌制料
菌材制备:选用无病虫和杂菌感染的松材原料,将其锯成75-80cm木段,晒干防霉防感染后留作备用; 茯苓菌种培育周期时间:45-50天,需要提前组织订购或生产。
3.栽培选地
栽培选地要求: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100cm以上)、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排水性能好的缓坡地(20度以下)作栽培地; 栽培密度:根据种植面积而定,每窝用地150-160c㎡ ,窝行距为50cm×50cm; 种植方法:旱地采用水平横行,潮地采用顺坡竖行。
4.整地接种
冬前全面整地,深翻30cm以上,土壤充分熟化,消除地下病虫害和杂菌感染; 栽培按窝配放菌材,大料放窝底,小料配上面,削箱面贴紧,把菌种接贴在菌材的侧面,正面或菌材中间,用八成干松枝松梢填平菌种菌材缝隙,上覆盖熟化土10-12cm,培成馒头状的窝面。
5.管理措施
栽培后半个月刨开窝面覆土,当松梢菌棒上出现乳白色菌丝体则说明接种成功; 栽培或翻窝后每隔半月或者下雨之后定期检查; 覆埋菌窝露出的菌材、菌体和裂缝,酌情开展松土、除草; 严防人畜践踏和杂菌感染。
6.采苓加工
3月底栽培,7月底采收,7月份栽培,11月份采收; 茯苓栽培和翻窝后生长4-5个月采收1茬,细料栽培采收2茬,大料栽培采收3茬以上; 采收的鲜苓先洗净泥土,再晒干成茯苓干,或加工成切块,称为茯苓块,切片称之为茯苓片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