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菇是台湾洛巴依口蘑的商品名,学名属于伞菌目、口蘑料、白蘑属,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新品种,被誉为食品中的“旷世奇珍”。金福菇味微甜而鲜美,耐贮性好,适于鲜销与干制加工,深受市场青睬,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金福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场地选择
栽培金福菇即可选择室内空房架层床栽,或者使用室外冬闲地,菜园及果园作为栽培场来进行培养。
二、培养配方
金福菇的基质培养料可以现场从不同地区获得。培养材料需要新鲜,干燥,不发霉,不腐烂。
配方:①干纯稻草100%;②干纯麦草100%;③大豆秆50%,玉米秆50%;④干稻草4、培养料处理50%,谷壳50%。
三、装袋接种
处理过的培养物置于30cm×60cm的塑料袋中。装料必须紧实、呈圆柱形,菌种播在中间及两头共4层,并在菌种部位刺微孔透气增氧促发菌,所接菌种呈红枣大小。用种量是培养料重量的5%—8%,菌种盖满料面,最后用编织绳捆扎袋口,但不要太紧,以利通风。
四、菌丝培养
把接过菌种的培养袋搬入卫生干燥、通风透气的培养室培养菌丝。排袋培养时,最多叠3-4层,堆积成“井”字状,每排之间留下通风道。当菌种萌发时,菌丝体生长至2/3位置,可松解袋口透气增氧,在发苗期间,每星期倒袋1次,1般25—30天,菌丝长透培养袋。
五、覆盖土壤
打开充满菌丝的培养袋,均匀地在袋顶覆盖1层3—4厘米厚的腐殖土或稻田土(土壤中加入0.10%菇宝素),然后将菌袋放在排放架子上或地面上,喷水滋润,诱导出菇。
六、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7—10天白色菌丝爬上土面,待士层表面布满浓白菌丝后,停止喷水降湿,使袋面菌丝倒伏,迫使从营养阶段进入生殖期。在此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空间温度为15-30℃。加强通风换气,刺激土层中的菌丝形成菌束,进一步扭结原基发生菇蕾。
七、及时收获
金福菇从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天。当菌盖肥厚紧实、菌褶的菌膜尚未破裂开伞时采收。收获第一个潮菇后,应补充水分,再次提高蘑菇的产量。10-12天后,第二个潮菇将被开采。管理方法与第一个潮菇相似,可连续使用3-4次潮菇。一般每袋500克培养料产口蘑250克,生物转化率达50%。
以上就是金福菇的高产栽培技术,金福菇是一种正处于开发中的优质食用菌 ,菇体肥厚白嫩,味微甜而鲜美,香郁爽口,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较大,具有较高的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