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
(1)栽培季节:栽培季节栽培季节为冬、春两季,通常从11月开始至翌年6月份止。
(2)栽培方式:袋料栽培。
(3)栽培管理:金耳菌丝满袋后表面开始形成白色菌丝扭结状,子实体原基出现时就可进人长菇管理,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①原基形成期 接种后24-26天进人子实体形成和分化期,对氧气的需求急剧增加。长袋的应及时撕开穴口胶布,并在菌袋上面铺盖整张纸,喷水纸上保湿并遮光;短袋的解开袋口,让新鲜空气充分进人。短袋采取立放。袋间距10厘米。并喷水至湿。这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要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昼夜温差应大于1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要经常往墙壁和地上喷雾状水。菌袋内出现积水,及时排除,以免引起感染而损害子实体原基。
②幼耳生长期 接种后27-28天,一般幼耳长2厘米左右时,长袋的可用消毒过的刀片,在长耳穴周围环割去1厘米的袋膜,使穴口直径扩大4厘米,让空气透进穴口。短袋的把袋口薄膜拉直,增加袋内空间,加速菌丝新陈代谢,促进幼耳加快长大。一般在22℃-23℃适温和空气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子实体迅速长至直径6厘米,正常呈自色或浅黄色。
③子实体转色期 金耳只有是金黄色或橙黄色,商品价值才高,颜色转变与光照有很大关系,一般接种后50天左石耳瓣伸展,每天上午喷水时,可将覆盖袋面和袋口的纸揭2-3小时,让菌袋接受一定的光照。散射光线越强越好,但不得让阳光直接照射。耳片大量伸展时,室温22℃-24℃为宜,每天喷雾2-3次,忌喷大水,空气相对湿度90%-95%。经过增光、加氧、增湿管理后,3-5天子实体即转为鲜艳的橙黄色。
2、采收及晾晒
(1)采收:金耳从接种至采收一般53-60天。当耳瓣充分展开,形似脑状,颜色呈金黄,具有弹性,表面开始产生霜状担孢子。此时就要采收,若逾期采收耳瓣将变薄,失去弹性,晒干后无光泽,影响品质。采后留耳基,再盖纸,停止喷水2-3天,耳基伤口愈合恢复生长后,再行喷水管理,一般15天左右可再收一茬金耳。
(2)晾晒:适时采收的鲜耳及时进行晾晒,一般每7千克左右鲜耳可晒成1千克干耳,过熟的金耳需要10千克鲜耳,才可晒成1千克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