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大昼夜温差
冬季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白天盖薄膜使出菇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温度2℃一3℃。夜晚10点后打开薄膜使之温度迅速下降,温差达到8℃一10℃连续几天,菇蕾就会大量发生。
2、控制菇棚湿度
催菇初期维持棚内湿度85%一90%左右。随着大量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就要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到80%左右。
3、创造适宜的干湿差
第一茬出菇,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50%左右)完全能满足香菇的生长需要,不用注水催菇。第一茬香菇采收后掀膜通风,让菌简表面干燥1一3天,再盖膜保温促进菌丝生长。2一3天后采菇后的菇穴发白长出菌丝。侍到歇筒10天左右再进行补水出菇,菌筒补水达到菌筒含水量50%,但注意一定要比上茬出菇的菌筒略轻一些。
4、保证通风,减少畸形菇
气温在23℃以上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1次;在17℃以下时每天通风1次。要在给足水份的前提下保证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5、给予充足光照
香菇子实体生长必须有一定光照,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长出的香菇不仅肉厚丰满、柄短、品质优而且可以运用光照调节棚内温度。
6、预防杂菌感染,延长菌简寿命
可在菇棚的地面,过道及菇棚四周撒上石灰或采用药物喷洒,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