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育种驯化 » 正文

    金针菇研究概况


    【发布日期】:2005-02-03  【来源】:
    【核心提示】:金针菇研究概况TheSurveyofFlammulinavelutipesResearch于荣利 秦旭升 宋凤菊 摘 要:综述了金针菇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研究概况

    The Survey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Research

    于荣利 秦旭升 宋凤菊 

    摘 要:综述了金针菇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保健功效、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金针菇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金针菇;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保健功效;开发利用

    分类号:S646.1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873(2004)04-0063-06

    作者简介:于荣利(1976-),女,2003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实习员,发表主笔论文1篇.宋凤菊,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于荣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1106) 

    秦旭升(上海市农药所,上海,200032) 

    宋凤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上海,201106) 

    参考文献:

    [1]毕志树,郑国扬,李泰辉. 广东大型真菌志[M].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2]刁治民,刘禹宏,田玉华. 青海药用蕈菌[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4]王德昌. 金针菇固体培养碳氮源初步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0,19(5):38~39.

    [5]贾建益,侯艳丽. 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1999,28(8):14.

    [6]娄隆后,朱惠真,周壁华, 等. 食用菌生物学及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7]郭家选,沈元月,钟阳和. CO2浓度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21~23.

    [8]魏华,谢俊杰,吴凌伟,等. 金针菇营养保健作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2):92~97.

    [9]胡国元,李伟伟,叶朝东. 富硒金针菇发酵饮品的生产工艺[J]. 食品科学,2001,23(12):77~80.

    [10]曾长华,倪宗耀.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J]. 食用菌,1998,20(3):35~37.

    [11]孔德平,王增池. 金针菇食品开发现状及其前景[J]. 食用菌,2000,22(1):40~41.

    [12]李师鹏,安利国. 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J]. 菌物系统,2001,20(4):581~587.

    [13]曾庆田,赵君宁,邓治文. 金针菇多糖的抗肿瘤作用[J]. 中国食用菌,1991,10(2):11~13.

    [14]Kamasuka T,Momoki T,Sakai S. Antitumor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actions prepared from some strains of Basidiomycetes [J]. Gann,1968, 59(5):443~445.

    [15]Ohkuma T,Tanaka S,Ikekawa T. Augmentation of host's immunity by combined of sarcima 180 and administration of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EA6,isolated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 In ICR mice[J]. Pharmacobiodyn,1983, 6(2):88~95.

    [16]Leung NY,Fung KP,Chay YM.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 preparation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J]. Immunophamacology ,1997,35(3):255~263.

    [17]曹培让.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PA3DE的分离、纯化和分析[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9, 21(2):152~156.

    [18]安明榜. 金针菇多糖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产生的影响[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 10(2):113.

    [19]吴锦文. 食用菌的医疗保健功能和改善食物结构的作用[J]. 中国食用菌,2003,4:9~11.

    [20]文镜,陈文,王津,等. 金针菇抗疲劳的实验研究[J]. 营养学报,1993,15(1):79~81.

    [21]郑立明,曹长华,张长琳. 金针菇口服液对果蝇和家蝇寿命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1990,9(3):7~8.

    [22]成亚利,朱宝成,李亮亮,等. 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J]. 食用菌学报,1995,2(3):61~64.

    [23]杨宗渠,王柏楠,王勤波,等.γ射线诱变选育金针菇新菌株[J]. 核农学报,2002,16(5):325~327.

    [24]张淑霞. 金针菇诱变育种与生料栽培试验[J]. 食用菌,2003,25(3):14,15.

    [25]彭卫红,肖在勤,甘炳成. 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1,8(3):1~5.

    [26]江玉姬,谢宝贵, 吴文礼. 金针菇的原生质体单核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1):44~47.

    [27]吴自强,王香兰. 阔叶树木屑保藏食用菌菌种试验[J]. 食用菌,2003,25(4):24~25.

    [28]潘迎捷. 国际食用菌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增刊):64~66.

    [29]郝继伟. 华北地区金针菇半地下高效栽培探讨[J]. 中国食用菌,2004,23(2):31.

    [30]李晶. 金针菇的生料栽培及工厂化栽培技术[J]. 生物学通报,2000,35(1):41~42.

    [31]程继红,曹辉,冯志勇,等.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J]. 中国食用菌,2002,21(5):29~30.

    [32]高学敏,胡永光,崛部和雄.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环境控制模拟模型[J]. 中国食用菌,2004,23(2):22~24.

    [33]胡贵权.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与应用[J]. 食用菌,1998,20(1):17~18.

    [34]乐潮垠,邵伟. 我国食用菌液体发酵进展及其综合利用[J].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7,19(3):97~101.

    [35]闫长伟,陈合,陈宜鼎. 金针菇液体菌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3,22(1):35~36.

    [36]朱坚,江玉姬,谢宝贵,等. 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0,7(2):15~20.

    [37]江玉姬,谢宝贵,黄毅,等. 金针菇深层培养条件研究[J]. 食用菌学报, 2000,7(1):32~36.

    [38]刁治民,芦光新.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J]. 青海草业,1998,7(4):28~30.

    [39]吕嘉枥,舒国伟,秦俊哲,等. 金针菇果冻的研制[J]. 中国食用菌,2003,22(5):47,48.

    [40]温鲁. 金针菇冲调粉及其生产新工艺[J]. 中国食用菌,1998,17(6):44~45.

    [41]王政,刘忠信,戴涟漪,等. 金针菇增强免疫保健营养液的研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6,10(4):29~32.

    [42]张新年. 金针菇的肥料种草菇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18(1):21.

    [43]吴长清. 金针菇菌糠再利用栽培金针菇[J]. 食用菌,2000,22(2):21.

    [44]李用芳,李学梅. 利用金针菇菌糠生产平菇菌种初探[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11):28~29.

    [45]雷泓志,张进武,万益琴. 金针菇富锌深层培养的研究[J]. 食用菌,2001,23(1):11.

    [46]何立瑞,郭炳华,陶明. 微量元素锌、硒与免疫[J]. 国外医学地理分册,2000,23(1):4~6.

    [47]王一心,李平.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大理医学院学报,2001,10(4):63~65.

    食用菌学报

    ACTA EDULIS FUNGI

    2004 Vol.11 No.4 P.63-68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