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菌期管理
在大球盖菇发菌过程中,栽培人员需要保持培养料的温度始终在20~25℃;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进行保温;当培养料温度超过28℃时,则需要选择揭膜或打孔的方式进行透风,也可以将料堆上半部翻开通气降温。在发菌20d左右、菌丝长满菌床2/3处的情况下,栽培人员可适当喷水,要保证喷透;待土层再次发白后,进行第2次喷水。正常情况下,大球盖菇发菌期间培养料会呈现淡黄色。如果出现发黑的情况,栽培人员需要对培养料的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在湿度与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丝的生长会更加旺盛,其表面也会呈现白色。在基础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待菌丝布满菌床后,栽培人员便可将菌床表面的地膜掀开并停止喷水,而后适当松动覆盖物,使菌丝倒伏,控制徒长。待菌丝倒状后,对其大量喷水至整个菌床湿透,7d后菌丝便可逐渐形成菌索,扭结后便会生成大量的白色子实体原基。
出菇期管理
水分管理
在大球盖菇出菇期间,栽培人员要尽量保障种植区域土壤及空气湿度。在子实体形成和菇体生长阶段,以每天2次的频率向菌床喷水雾,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喷水后的培养料表面应呈淡黄色;用手轻触培养料,正常情况下其应处于既松软又湿润的状态,用手攥紧培养料后可见细密水滴滴下。需要注意的是,栽培人员应根据大球盖菇的实际出菇情况,掌握好喷水量,避免土壤含水量及空气湿度过低或过高对大球盖菇的持续出菇造成影响。
温度管理
在大球盖菇出菇期间,如果林下空间温度在10℃以下,栽培人员应采取增设保温棚、增加覆盖物、降低土壤水分含量与空气湿度等方式,尽量维持大球盖菇所处环境的温度在10~25℃。如果气温持续下降,栽培人员则需要在增设覆盖物的同时停止喷水、停止催菇,待到次年温度回升后再开展后续工作。
光照管理
在大球盖菇出菇期间,如果光照过强,则有可能导致菇体颜色暗淡发白,并且强光照射有可能导致菌丝死亡;但在光照强度过弱的情况下,菌丝产生的原基量会减少,整体产量会下降,并且容易出现杂菌污染。因此,栽培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大球盖菇出菇期间的光照环境进行调整,应保持林分郁闭度在75%左右。
采收与转潮管理
待菇蕾出现7d后,大球盖菇会以较快的速度进入采收期。一般在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可采3潮菇,平均每潮菇的间隔周期为15d。采收过程中,栽培人员需要对大球盖菇的外观进行观察,因为大球盖菇不同的外观表现代表了不同的成熟度及不一样的口感与品质。大球盖菇菌盖呈钟形或菌盖边缘内卷时就可以采收,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采收过程中,栽培人员尽量用手指轻轻抓取菇脚的基部,而后轻轻扭动子实体,待其松动后向上拔起即可,要避免对周围小菇蕾造成破坏,谨记轻拿轻放。采收后,栽培人员可按照大球盖菇直径及菌柄长度等对其进行分类并装筐。需要注意的是,大球盖菇装筐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菇脚、菇头方向一致。待到第一潮菇采收完毕,栽培人员需要对培养料表面进行清理并及时去除其表面覆盖的草料,之后停水养菌5d左右,再连续喷水3d左右(保障培养料的湿度适宜),而后便可再次催蕾、出菇。
越冬管理
为保障大球盖菇的稳定越冬,栽培人员需要对垄面进行浇水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压实,以实现次年春季持续出菇。栽培人员需要做好增温保温工作。例如,可搭建小型拱棚,并通过加盖薄膜的方式帮助大球盖菇越冬,同时此举可有效避免降雨、降雪等对培养料及子实体的直接损害。此外,栽培人员需要适当降低培养料料面及空气湿度,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及围沟,保持其处于畅通状态,避免沟内积水。降雨、降雪情况下要及时减少喷水次数,避免培养料上残留水分过多。
杂菌及虫害防治
整体而言,大球盖菇的抗逆性较强,比较容易栽培。根据近年来大球盖菇林下栽培实践,在大球盖菇林下栽培中尚未发生比较严重的病虫害。但大球盖菇在出菇之前,仍然会受到一些杂菌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品质有所下降。例如,盘菌、裸盖菇、鬼伞等具有竞争性的杂菌,都会对大球盖菇的产量、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大球盖菇林下栽培中,比较容易受到螨虫、跳虫、红蚂蚁、白蚂蚁等害虫的危害。栽培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杂菌及虫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杂菌防治
在大球盖菇林下栽培中,以鬼伞为代表的杂菌常出现在菌丝生长不良的菌床上,选用质量较差的稻草配制培养料也容易滋生鬼伞等杂菌。栽培人员首先可以通过严控稻草质量的方式减少鬼伞及其他杂菌的滋生,要求配制培养料所用的稻草保持相应的新鲜度与干燥度,配制培养料之前可将选用的稻草放在室外空地上暴晒1~3d,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稻草中可能隐藏的杂菌孢子;其次,栽培人员需要在配制培养料及栽培大球盖菇的过程中控制好培养料的湿度,促进大球盖菇菌丝茁壮生长,避免其他杂菌菌丝占据生长优势;最后,如果栽培人员在菌床上发现鬼伞的子实体,可通过人工拔除的方式清除鬼伞,避免其占据大球盖菇营养资源、影响大球盖菇生长。
常见虫害防治
栽培人员应尽量避免在多年连作的区域栽培大球盖菇,以避免滋生害虫。为避免栽植过程中大球盖菇的菌床受到害虫侵扰,栽培人员可将棉球浸入一定比例的农药中,湿透后将其放置在菌床周围,以驱赶螨虫、跳虫等害虫;也可在废布料、废纸上面涂抹糖液,将其放置在菌床周围以诱杀螨虫。针对跳虫、蚂蚁等,栽培人员可以蜂蜜作为引诱剂,将蜂蜜与一定比例的杀虫剂混合后进行诱杀。在林下栽培大球盖菇中,栽培人员一旦在附近林场及草堆、土堆等处发现蚁巢,要及时用药处理。针对红蚂蚁,可用红蚁净药粉撒在蚂蚁必经的路面;针对白蚂蚁,可以将1~3g的白蚁粉喷入蚁穴中;等待5~7d即可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