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经科学方法进行脱毒处理的菌种,其自身不会携带任何病毒病菌,并且在脱毒操作过程中,经过连续不断的高温低温锻炼后,菌种的抗性也得到相应提高,不会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 2、调整基料的营养组分及其水平 一般生产中可根据栽培原料设计配方,总体而言,应主要倾向于补充以微量元素为主的营养成分。如以棉籽壳为主料时,每 250 千克干料可加入 120 克“醉丰收”,使基料的营养组分得以科学合理、全面均衡,为菌丝生长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3、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毒杀菌处理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基料内加入“二代菇管家”等抑杀菌药物,可提高发菌成功率。在对基料灭菌的同时,要对发菌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 4、强化菌丝后熟培养 平菇一旦完成发菌,很快会现蕾出菇,但一潮菇出不好,便会发生诸如出菇难、病害多等令人头痛的问题。当然,问题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诸如菌丝数量不足、生物量储备少等制约因素。试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相同品种、基料等条件下,菌丝后熟期与提高第一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可在调整基料的养分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的后熟时间,一般以15 天左右为宜。这种方法可最大限度储备爆发出菇的生物能量。 爆发出菇可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由于只爆发出一潮菇,时间短,病虫害基本没有发生的机会,所以仅仅进行预防性用药即可,不存在因发生病虫害而受损失等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