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防止香菇出现畸形变异菇


    【发布日期】:2024-09-06
    【核心提示】:香菇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畸形变异,如“蜡烛菇”、“松果菇”和“荔枝菇”,这些通常是由于生理性病害引起的。这些畸形菇的发生可能与菌种质量、品种选择、发育管理、脱袋转色、菌筒水分管理、温湿度控制等因素有关。为了预防畸形菇的发生,需要了解菌种特性,合理选择品种,注意菌丝的成熟特性,掌握转色规律,适当进行变温处理,及时适量地进行水分管理,以及适时采收。

    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蜡烛菇”,穴有柄无盖,雪、“松果菇”、“荔枝菇” ,这些都是香菇的畸形变异菇,大多属于生理性病害。

    畸形菇发生的原因除了菌种低劣或被病毒感染之外,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①品种选择不当。如海拔高的山区应该选择中、低温型菌种,如果误用高温型菌种,菇蕾在冬季遇低温便萎缩不长形成“松果菇”。

    ②发育管理不当。如袋内菇蕾早现,受袋壁挤压无法正常伸展,第-代菇容易出现畸形。

    ③脱袋转色不合标准。

    ④菌筒浸水不适宜。早熟品种一般出菇2~3批后菌筒的水分开始下降,应及时浸水补液。但有的菇农栽培的是晚熟品种,也跟着浸水。由于晚熟品种正处于形成原基时期,-遇水分刺激就迫使原基提早分化,只长菌柄,从而成了“蜡烛菇”。

    ⑤控湿保温不合理。冬季气温低,菇床上薄膜罩不平,受寒风袭击时,正在生长的菇蕾就会萎缩干枯或变异。当相对湿度小于70%时,也会出现菇柄柔软或空心。

    防止办法 

    ①了解菌性,防止引种失误。栽培前必须先弄清菌种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依次安排接种季节,推算好预定的接种时间。

    ②了解菌丝的成熟特性,防止盲目脱袋。脱袋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时,变异菇就多。判断菌丝是否生理成熟应掌握“一个菌龄、三条标准”,“一个菌龄”就是从接种之日起60天左右, “三条标准”就是袋内瘤状突起的泡状菌丝占整个袋面的2/3、局部出现棕褐色、手握菌袋有松软弹性感。

    ③掌握转色规律,防止温度失控。转色期间要注意气温变化,开始的3天温度要控制在25℃以内,菇床土的盖膜不必揭开通风。在正常情况下,12天转色结束,3天后出现第-潮菇。转色时的温度不能低于12℃,也不能高于25℃。出菇的最佳温度为15℃。

    ④掌握变温原理,防止温差刺激不够。白天用薄膜罩住菇床,晚上12时以后揭开薄膜1个小时,使日夜温差在 10℃以上。

    ⑤及时、适量浸水,防止水湿过早过低。菌筒含水量低于40%时出菇难、小菇多,一般在菌筒的重量比原来下降30%时进行浸水,以吸水后达到制袋时重量的95%为宜。若吸水过饱容易造成菌丝呼吸困难,影响正常长菇。

    ⑥催菇方法要适当,防止偏干偏湿。每采完一批菇后必须揭膜通风6~7天,使菌丝吸收到充足的氧气,以恢复生长能力,然后转入喷水保湿,干湿交替,促下-潮菇蕾发生。

    ⑦适时采收,防止过熟。在菇盖有卷边、菇柄适中时采收,每天采菇一次,到春季产菇高峰期有时可每天采菇两次。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