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猴头菇种植方法 猴头菇栽培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25-04-27  【来源】:农业百科
    【核心提示】:猴头菇种植方法 猴头菇栽培关键技术

    猴头菇又名猴头菌,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真菌,营养丰富,种植效益很高。今天我们给大家讲讲猴头菇种植方法,重点是猴头菇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猴头菇种植时间

    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变温结实型的菌类,菌丝生长10—33℃均可,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12—24℃均可,最适16—20℃。

    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应以秋分(9月下旬)接种,至小雪(11月下旬)出菇1—2批,来春再产一批菇。山区也可采取早春1月接种,加温发菌培养,3—4月份长菇。

    二、猴头菇的温度调节

    猴头菇在适温环境下,从小蕾到发育成菇,一般10—12天即可采收。气温超过23℃时,会形成花菜状畸形菇,超过25℃还会出现菇体萎缩。因此出菇阶段,要采取下列办法控制温度:

    (1)空间增喷雾化水。

    (2)畦沟灌水增湿。

    (3)荫棚遮盖物加厚。

    (4)错开通风时间,实行早晚揭膜通风,中午打开罩膜两头,使气流通顺。创造适合温度,促进幼蕾顺利长大。

    三、猴头菇湿度控制技术

    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必须科学管理水分,必须采取下列措施创造适合85—90%的空气相对湿度。

    (1)畦沟灌水,增加地湿;

    (2)喷头朝天,空间喷雾;

    (3)盖紧畦床上塑料薄膜保湿;

    (4)幼蕾期架层栽培的,可在表面加盖湿纱布或报纸增加湿度。

    四、猴头菇的通风方法

    猴头菇是好气性菌类,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出现珊瑚状的畸形菇,或杂菌繁殖污染。为此野外畦栽,每天上午8时应揭膜通风30分钟,子实体长大时每天早晚通风,适当延长通风时间。

    但切忌风向直吹菇体,以免萎缩。

    五、猴头菇的采收方法

    猴头菇一般可采收3批,有的还可收4批,但以头1—2批产量高,品位高,一般占总产量的80%。

    再生菇培育方法:在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3天;并揭膜通风12小时,让采收后菇根表面收缩,防止发霉;再把温度调整到23—25℃,使菌丝体积累养分。

    5天左右原基出现,10天左右幼蕾即可形成,此时把温度降到16—20℃,空气湿度提高到90%左右,子实体即健康成长。

    整个生产周期正常气温条件下60—70天结束,生物转化率一般90—100%。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