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宏 陈文杰 霍红 韩韬 朱朝辉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51)
食用菌菌种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生产的成败。目前,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常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配制培养基,或用谷粒、麦粒、玉米等天然粒状基质生产颗粒菌种??[1]?。颗粒菌种使用方便,但因为以粮食为营养基质,成本较高。笔者以草粉为主料,研制出一种人工营养颗粒,并建立了一种以此为营养基质生产颗粒菌种的生产工艺。
1材料与方法
?1.1保水剂
?保水剂由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自行配制。
?1.2供试菌株
?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2019,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FV093,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TW1,灵芝?(Ganodermalucidum)?,鲍鱼菇?(Pleurotusabalonus)?台湾1号,由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提供;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As2796,购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白灵菇?(Pleurotusnebrodensis)?KW1,购自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鸡腿蘑?(Coprinuscomatus)?大体2号,由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野外采集驯化而得。
?1.3培养基
?1.3.1摇瓶培养基?玉米粉1%,豆饼粉1%,煮沸20min后过滤取汁,加葡萄糖2%,酵母膏0.1%,KH?2PO?40.1%,MgSO?40.1%。
?1.3.2栽培培养基?棉籽壳7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1.4工艺流程
?将原料按配比混匀,用造粒机制成适于食用菌生长的营养颗粒,于105℃经2h烘干,高压灭菌。将经摇瓶培养的菌丝发酵液于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营养颗粒,置25℃室温下无菌开放式培养,培养期10d,检验无杂菌后即可包装出厂。
?T5H1.5颗粒菌种的制备
?1.5.1营养颗粒配方的选择?以稻草粉(10%~65%,以+5%为一梯度),芒草粉(65%~10%,以-5%为一梯度)和25%薯藤粉为主料,配合保水剂和多种营养物质(酵母膏1g,MgSO?40.1%,KH?2PO?40.2%,葡萄糖20g,维生素C4片,200g玉米粉煮水过滤液1000mL)设计12个配方,分别测定其抗压强度(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2])和崩解时间(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3]),以抗压强度高、崩解时间长的配方(稻草粉35%,芒草粉40%,薯藤粉25%,配合保水剂及营养物质)为首选配方。
?1.5.2营养颗粒的接种
?1.5.2.1菌丝发酵液的制备将糙皮侧耳、灵芝、金针菇、双孢蘑菇、鸡腿蘑和白灵菇试管菌种接入盛有200mL摇瓶培养基的500mL摇瓶中,于25±1℃,220r/min条件下培养。
?1.5.2.2营养颗粒接种方法按所选配方制备营养颗粒,将菌丝发酵液与营养颗粒混合。
?1.5.2.3菌丝发酵液培养时间的选择分别取糙皮侧耳、灵芝、金针菇、双孢蘑菇、鸡腿蘑和白灵菇培养24h、48h、72h、96h和120h的菌丝发酵液接种于营养颗粒,培养并记录菌丝长满营养颗粒所需时间。
?1.5.2.4菌丝发酵液接种量的选择分别取糙皮侧耳、灵芝、金针菇、双孢蘑菇、鸡腿蘑和白灵菇菌丝发酵液50、55、60和65mL,一一接入50g营养颗粒中,观察菌丝发酵液的添加量对营养颗粒的影响以及菌丝长满营养颗粒所需的时间。
?1.5.3颗粒菌种的培养?接种后的营养颗粒置25±1℃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营养颗粒。
?1.6颗粒菌种保存期试验
?以糙皮侧耳2019制备颗粒菌种,分别采用瓶装和真空包装置室温下保存,于第25天、第35天、第45天和第60天分别取样接入栽培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
?1.7颗粒菌种栽培试验
?以糙皮侧耳、灵芝、金针菇、杏鲍菇的颗粒菌种和棉籽壳原种接种栽培培养基,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和生物学效率。
结果与分析
?2.1营养颗粒配方的确定
?营养颗粒12个配方的抗压强度和崩解时间见表1。
?T5H2.2菌丝发酵液最佳培养时间
?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和不同的生理状态,具有不同的生物量。由?表2?可知,所试菌种摇瓶培养96h后接种营养颗粒,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长满颗粒所需时间短。培养时间过短,菌丝生物量较小;培养时间过长,则菌丝易老化。
?2.3菌丝发酵液最佳接种量
?加入菌丝发酵液过少,营养颗粒干燥,不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加入菌丝发酵液过多,营养颗粒潮湿易碎。另一方面,接种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菌丝长满颗粒所需时间。表3的结果表明,菌丝发酵液体积与营养颗粒重量之比为1.1∶1时,营养颗粒湿度适中,菌丝生长较快。
?
表1不同配方营养颗粒的抗压强度和崩解时间
?TablelBrokentimeandcompressivestrengthofnutrientgranulesofdifferentformulae
配方编号
Noof
The
formulae
崩解时间Brokentime?(s)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N)
配方编号Noofthe?formulae
崩解时间Brokentime?(s)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N)
1
30
21.2
7
120
43.4
2
75
58.5
8
120
51.2
3
30
23.6
6
90
49.8
4
570
85.5
10
65
45.6
5
100
46.7
11
45
33.8
6
630
88.2
12
30
26.0
?表2不同培养时间菌丝发酵液接种的营养颗粒充分发菌所需时间
?Table2Fullspawn?runtimeofthenutrientgranulesinoculated?withthesubmerge?culturedmyceliafermentedfordifferenttimes(d)
菌种?Strains
培养时间Culturetimes(h)
24
48
22
96
120
糙皮侧耳?P.ostreatus
32
28
15
10
12
灵芝G.lucidum
30
25
13
11
14
金针菇F.velulipes
-1)
35
22
15
14
双孢蘑菇A.bisporus
-
>30
25
17
15
鸡腿蘑C.comatus
>30
30
20
12
12
白灵菇P.nebrodensis
-
>30
23
18
16
1)?-表示菌丝不生长;-indicatedthatthemyceliadidnotgrowT
?表3不同菌丝发酵液接种量对菌丝长满营养颗粒所需时间的影响
?JZ(Table3Effectoftheinoculationrateofthesubmerge?culturedmyceliaonthefullspawn?runtimeofthemutrientgranules(d)
菌种?Strains
接种量Inoculationrate(mL)??1)
50(1:1)
55(1:1:1)
60(1.2:1)
65(1.3:1)
糙皮侧耳?P.ostreatus
40
10
15
-2)
灵芝G.lucidum
-2)
12
17
17
金针菇F.velulipes
-2)
15
18
18
鸡腿蘑C.comatus
38
120
13
38
杏鲍菇P.eryngii
45
11
14
45
1)?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菌丝发酵液体积与营养颗粒重量的比值
?Datainthebracketsindicatedtheratiooftheinoculationvolumeofthesubmerge?culturedmyceliatotheweightofthenutrientgranules
2)?“-”表示因营养颗粒干湿度不当,食用菌菌丝生长极其缓慢而被淘汰
?“-”indicatedthatthenutrientgranuleswereeliminatedbecauseofthegranulesbeingtoowetortoodry,sothemyceliagrewslowest
?表4糙皮侧耳2019颗粒菌种保存期对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Table4EffectofthepreservationtimeonthemycelialgrowthrateofWTHXP.ostreatusgranularspawn
菌种保存时间?Preservationtimeofthespawn(d)
菌丝生长速度Mycelialgrowthrate(cm/d)
瓶装菌种Bottledspawn
真空包装菌种Vacuumpackingspawn
25
0.427
0.430
35
0.415
0.442
45
0.351
0.423
60
现蕾Primordiuminitiation
0.395
?2.4颗粒菌种的保存期
?瓶装糙皮侧耳2019颗粒菌种室温放置35d,接种栽培培养基,菌丝活力未受影响;保存45d,菌丝活力略有下降;保存60d时,菌种成熟现蕾。真空包装的糙皮侧耳颗粒菌种保存60d,接种后仍显示较快的菌丝生长速度(表4)。灵芝、金针菇、鸡腿蘑、杏鲍菇、双孢蘑菇、白灵菇和鲍鱼菇的颗粒菌种,在菌种保存期试验中的表现基本相同。
?2.5栽培试验
?由表5可见,使用颗粒菌种与使用棉籽壳菌种接种栽培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生物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颗粒菌种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棉籽壳菌种水平。
?表5栽培试验结果
?Table5Resultsofthecultivationtest
菌株?Strains
菌丝生长速度?Mycelialgrowthrate(cm/d)
现蕾时间?Primordiuminitiationtime(d)
生物学效率?Biologicalefficiency(%)
颗粒菌种?Granular?spawn
棉籽壳菌种?Cottonseed?hullspawn
颗粒菌种?Granular?spawn
棉籽壳菌种?Cottonseed?hullspawn
颗粒菌种?Granular?spawn
棉籽壳菌种?Cottonseed?hullspawn
灵芝?G.lucidum
0.411
0.412
41.8
42.1
122.0
120.0
糙皮侧耳P.ostreatus
0.439
0.432
34.0
33.0
127.0
128.0
金针菇F.velutipes
0.423
0.420
40.0
39.0
87.0
87.0
杏鲍菇P.eryngii
0.400
0.411
36.0
35.0
73.2
72.8
?3讨论
?3.1以草粉为主料制备营养颗粒,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合多种食用菌生长。
?3.2保水剂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对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食用菌栽培中已有应用??[4]?。笔者对其在制备颗粒菌种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研究,证明其对防止营养颗粒中水分散失、延长菌种保藏期有一定作用。
?3.3由于菌丝生长到营养颗粒内部,不易受环境影响,能长期保持活力,性状稳定,不易老化。颗粒菌种便于运输,可作为原种也可作为栽培种使用,既可用于代料栽培,也可用于段木栽培。
?3.4本生产工艺需深层发酵设备及造粒设备,普通菇农不易掌握,但它适于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可由一定规模的菌种场生产,再分发至菇农,有利于菌种质量的均一和稳定。
??参考文献
?[1]任桂梅,延志莲.颗粒制作食用菌原种技术要点[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5(3):69~71.
?[2]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063-94[S],1994.
?[3]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工业用酶制剂行标准[S].1993,10.
?[4]藤小玲,杨文斌.保水剂在姬菇栽培上的应用[J].食用菌,1992,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