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菇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A 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Submerged Culture of Agrocybe aegerita
刘竞男 王四宝 何兵 沈业寿 樊美珍
摘 要: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杨树菇液体培养的最适氮源为蚕蛹粉,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确定了杨树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蚕蛹粉4%,可溶性淀粉3%,KH2PO40.1%,MgSO4?7H2O 0.3%;适宜装液量32%,起始pH 7.0,接种量15%,液体发酵周期7d.
关键词:杨树菇; 液体培养; 菌丝体生物量
分类号:S646.1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873(2004)03-0050-0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珍稀食药用菌杨树菇液体发酵工艺及液体种速效栽培技术研究"(01080504)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刘竞男(1974-),女,2000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讲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真菌基础和应用研究,已发表论文6篇.
作者单位:刘竞男(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
王四宝(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昆虫菌物研究所,合肥,230036)
何兵(安徽省监狱管理局九成分局东角湖监区,望江,246200)
沈业寿(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230039)
樊美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昆虫菌物研究所,合肥,230036)
参考文献:
[1]阮海东. 杨树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01, 20(1):11~12.
[2]杨大林. 菇类珍品杨树菇[J]. 安徽农业,1998,(6):11.
[3]黄年来, 吴经纶, 陈忠纯,等. 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48~53.
[4]俞志饨. 前景广阔的珍稀名贵食用菌品种[J]. 浙江食用菌, 1996,(5): 32~33.
[5]汪国莲, 陈立国, 陈明. 银耳芽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正交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 2001,20(1):26~28.
[6]袁玉荪,朱婉华. 生物化学实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30~35.
[7]Sumner JB, Sisler EB. A simple method for blood sugar analysis[J]. Arch. Biochem. Biophy, 1944,4: 333.
[8]Miller GL. Use of dinitrosalicylic acid reag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reducing sugar[J]. Anal. Chem, 1959,31: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