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用菌的纯培养?如何传代培养?
食用菌是真菌类的微生物,在自然界生活,与其他生物共处于同一环境中。人们有选择地把食用菌的某些种类进行人工栽培,以得到更多的、纯正的产品。因此,要在混杂的生物中把食用菌分离开来,就要进行纯培养。所谓纯培养,就是通过无菌操作,由食用菌某一种类的单一或少数几个同种孢子,在适合的培养基上生长发育而成的菌丝体。这种方法获得的纯培养菌丝体是有性的过程产生而获得的。这些菌丝体处于初生阶段,菌丝较纤弱,对环境的适应不强,而且这种方法较复杂,短时间内难大量获得这种菌丝体,故这种方法多用于试验、菌种保藏,或远地引种等。纯培养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无菌操作从子实体组织分离或从培养基质的菌丝体中分离而得到纯菌种,得到的菌丝体是无性过程的产物。菌丝体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原来菌种的特性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少。这种方法简易,而且可以短时间内大量生产。
从孢子或组织分离得到的第一次菌丝体叫第一级种,也叫母种。母种从生物学看,对养分的吸收、对环境的适应都要进一步驯化。第一次菌丝体可以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扩大生产,一般再转一次管较好,从转出的试管菌种选择优良的菌株作为母种。这个方法叫转管培养。把母种转入与栽培料接近的营养基质上得到第二级种,叫原种。把原种再接入相同的培养基内叫三级种,也叫生产种或栽培种。这种菌种是直接用于生产的,需求数量大。由第一级种转至第三级种的过程叫转接菌种。也就是常说的菌种传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