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花菇立体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0-07-14
          花菇是菌盖上带有色纹的香菇,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畸形菇。龟裂纹越多越深,越宽越白越好。其栽培技术如下:
           袋料培养花菇,以选用果树、栎树木屑为好,其他如: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椿树、桐树等阔叶林木的木屑以及棉籽壳、玉米芯、棉秆、豆秸经过粉碎后均可使用。但要求原料一定要新鲜。凡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树如:松树、柏树、杉树等一般不能直接用做基料。
         最佳的接种期为9月份,这时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8摄氏度以下,有利于室内发菌。经过60至80天的培养至室外出菇时,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2℃。
         接种后菌袋培育的具体措施与操作方法是:接种后的1至6天里,菌丝处于萌发定植阶段,一般不通风,不要翻动菌袋,室内温度控制在28℃以内;7至10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温度控制在26℃左右,第7天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轻拿轻放,检查菌袋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要及时处理。以后每天通风两三次,每次30分钟:从11至15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室温要控制在24℃以下,加大通风,进行第二次翻堆;接种16至20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应控制在22℃至24℃。这时要及时将菌袋的套膜脱去,根据气温的高低分次将枝条菌种拔出,枝条拔出后菌袋温度在12小时内迅速上升,此时要特别注意袋温,适当加大通风,疏散菌袋,防止高温烧袋、感染绿霉;21天后,接种穴菌丝逐渐连接,此时袋温比室温高5至10度,除要散堆降温外,可在菌袋发菌部位依次用不锈钢针、牙签、毛衣针、竹筷等刺孔增氧。一般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发菌30天后,开始出现瘤状物,45天布满菌袋,50至60天瘤状物突起,菌丝中开始分泌出水珠,这时要注意刺孔排出积水。当瘤状物由硬变软,菌袋表面出现棕褐色,这一阶段叫转色。转色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10到15天,这一时期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适当通风,并去掉门窗遮阴物,给予光照刺激。 
          菌经60至70天,菌丝长满,转色结束,即可转入出菇期管理。出菇期管理主要有以下几项工作:浸袋、适时划袋疏菇、上架、蹲菇、催花等。
          在每一茬菇采摘结束后,都必须进行养菌,以利于下一茬菇的萌发,养菌的时间一般为7至10天,气温低时需要15天。当看到采菇处菌丝发白,并有黄水冒出时,要及时浸袋补充水分,在每次浸袋前都要在菌袋上刺8至12个孔,要使菌袋的含水量达到50%左右,不可过量,否则在温度高时会使菌丝霉变、死亡。对已经出了2至3茬菇的菌袋,在浸水时可以加入菌类营养素以补充营养,有利于提高产量。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