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袋制作
培养料配方:①稻草(切断或粉碎)60%,玉米粉8%,干牛马粪27%,复合肥3%,糖1%,石灰1%。
②棉籽壳90%,麸皮5.5%,磷肥2%,尿素0.5%,石灰2%。
③稻草、麦秆、玉米秸、玉米芯、芦苇等单一或混合物85%~90%,麸皮10.5%(或玉米粉5.5%),尿素0.5%,磷肥2%,石灰2%。
④棉籽壳、混合草粉、菇类菌糠各30公斤,麸皮或玉米粉或棉籽饼粉10公斤,尿素0.5~1公斤,磷肥、石灰各2公斤。
⑤菌糠67%,砻糠23%,玉米粉8%,石灰2%。
以上各配方调配至含水量65%,拌匀后直接装袋或经常规堆制发酵(45~60℃)3天后装袋。
栽培袋用17厘米×38厘米或22厘米×45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袋(可高压灭菌),装料时压实,两头扎口后常压灭菌,两头接种。培养25~30天菌丝长满袋,即可出菇管理。
脱袋排畦覆土
在棚内挖宽1米、深20厘米、长不限的畦床,用竹片搭成拱形小棚。将17厘米×38厘米菌袋脱袋后横排于畦床上,袋间相隔2厘米,填入肥土(土厚3~5厘米),每平方米约放30袋。22厘米×45厘米菌袋截成两半竖排,同样覆土。经十几天后菌丝布满畦床,洒冷水,增湿至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调节16~22℃,每天揭膜通风,增加氧气,刺激菌丝体扭结成菇蕾。出菇管理同上。
注意事项
有关资料报道,鸡腿蘑能产生抗真菌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抑菌抗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菌丝生长至一定数量后形成的。因此,在栽培中创造条件使鸡腿蘑菌种迅速萌发,争取早日在培养料中占据优热,可提高生料栽培的成功率。发酵料栽培成功率可达100%。
鸡腿蘑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特点,栽培上应予重视:子实体发生和发育均离不开土壤,即不覆土不出茹。菌丝体具抗衰老性能,即培养好的菌种在避光常温下存放6~8个月,覆土处理后,仍能正常出菇。子实体开伞后极易变黑自溶,失去商品价值。
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市场销售需求,可以周年生产栽培袋,通过控制覆土时间,把握最佳出菇期,提高经济效益。
有关栽培试验表明,鸡腿蘑覆土方式不同产量有直接关系,即竖袋覆土比横袋覆土出菇早,产量高。其原因可能与接种面朝上的上部菌丝体成熟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