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PRB.1237 |
图 例 |
| |
中文学名 | 大团囊虫草 | |||
拉丁学名 | Cordyceps ophioglossoides (Ehrenb.) Link | |||
中文别名 | 大团囊草 | |||
同物异名 | Sphaeria ophioglossoides Ehrenb. |
| ||
分类地位 |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 | |||
形态特征 | 子座由根状多分枝的菌丝索与土下寄主相连。地上部分离2-8cm,子座的头部椭圆,倒卵圆形至橄榄色,长0.5-1.5cm,粗0.3-0.5cm,暗褐色至橄榄褐色,干后呈黑褐色,柄部长2-7cm,粗0.-0.6cm,不分枝或偶有分枝,暗绿褐色,有纵纹。子囊壳卵圆形,孔口凸起,600-650μm×300-350mm。子囊细长,300-400μm×7-8μm。孢子细长线形,无色透明,具很多横隔,成熟后断裂为3-4μm×2-2.5μm的小段。 | |||
生态习性 | 多见于林或栎树林中,寄生在土中大团囊菌 (Elaphomyces granulatus)上。 | |||
分布地区 | 四川、江苏、广西、云南等。 | |||
经 济 用 途 |
可药用。云南民间用来治血崩和月经不调。用此虫草3-6克烧鸡肉服或虫草、地榆各6克用水煎服,日服两次。其药用子座部分。可晒干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