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巴西蘑菇麦秸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0-07-14

          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其子实体脆嫩爽口,是餐桌上的佳品。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配方
          巴西蘑菇栽培原料较为广泛,如按25平方米的栽培面积计算,需要麦秸500公斤、干牛粪250公斤、饼肥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尿素5公斤、石灰45公斤、石膏15公斤。
          二、堆制发酵
          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8℃—34℃,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6℃—28.5℃。春季栽培时一般在3月上旬建堆发酵,在3月下旬或4月初播种。堆制发酵的第一步是将麦秸浸泡,让麦秸充分吸水。浸泡过程中加入适量石灰,按50公斤麦秸加3公斤石灰计算。第二步是制粪肥。将干牛粪和饼肥打碎过筛,用尿素溶液浸泡过筛的干牛粪和饼肥,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为宜,然后将其拌匀待用。第三步是制堆。先把吸水后的麦秸铺成0.3米厚、1米宽、7.5米长的堆底,然后撒上一层处理好的粪肥,在料面上喷淋适量清水。以此类推,直到堆完原料为止。
          建堆后4—5天,当料堆内的温度达到70℃左右时进行第1次翻堆,翻堆过程中一定要把麦秸与粪肥充分拌匀,边翻边加入1/2的石膏。翻堆后过3—4天,当料堆内的温度达到65℃时进行第2次翻堆,翻堆时喷施用10—15公斤石灰制成的石灰水。再过4天后进行第3次翻堆,边翻堆边加入全部的过磷酸钙、剩余的石膏和适量的石灰(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为8.5)。3天后再进行最后一次翻堆,翻堆后在制堆时不要压得太实,尽可能在堆上多打气孔,当气孔消失并有白色菌丝密布时可进棚铺料。
          三、铺料播种
          菇棚内铺的培养料的厚度为20—25厘米,培养料的温度不得超过27℃—28℃。播种菌种时先将1/2的菌种用消过毒的木棒横向送入料内,深度为4—6厘米,然后再把另一半菌种均匀地撒播在料面,轻轻压平。播种后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料面温度保持在25℃左右。
          四、播后覆土
          播种后前3天关闭菇棚,3天后加大菇棚的通风量,20天左右菌丝长长、丝面变厚时及时覆土。覆土前先将土制成土粒,土粒分粗、细两种,粗土粒是细土粒4倍大小,细土粒如黄豆粒大小,然后按50公斤土粒加0.5公斤石灰、50克多菌灵的比例进行处理,一边拌一边喷洒甲醛稀释液,将土粒拌湿,两天后待用。覆土前先覆一层粗土粒,以刚好存满料面为宜,2天后喷洒适量澄清石灰水,当土缝出现菌丝后(6天左右)覆细土粒,厚度为3厘米。覆土后始终保持土层湿润,当有大量绒毛状菌丝出现时加大棚内的通风量,使土层表面稍干,诱发菌丝形成子实体。
          五、出菇管理
          当有少量子实体出现后可对其喷水(勤喷、轻喷),其间要稍微通风。当子实体长到3厘米以上时,停止喷水,菇盖表面呈现深褐色且出现鳞片时可采收上市。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