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 (Brig.)Sing.,又名柱状田头菇(四川、湖南、江苏),柱状环锈伞(《食用蘑菇》),柳菌,柳环菌(贵州),柳松茸(台湾、日本)。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田头菇属),是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从春季到秋季发生的一种木生食用菌。分布于中国、日本、北美东南、南欧各国的杨、榆、二球悬铃木、榕、小叶榕、柳等软质木及油茶的枯干或枯死部分。
茶薪菇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引起国内外美食界和医药界的高度重视,虽经历价格风波,但开发前景广阔。现将茶薪菇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 季节安排
根据闽西地区的气候条件,茶薪菇每年可生产两季。春栽12-3月接种,2-5月出菇,秋栽7-8月接种,9-11月出菇。根据茶薪菇出菇温度范围18-32℃的特性,几乎可周年栽培。
二、 备料
茶薪菇无虫漆酶活性,利用木质素的能力较弱;但蛋白酶活性很强,利用蛋白质的能力也相应较强。根据茶薪菇的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两组配方:
1.木屑30%、棉籽壳36%、茶籽饼粉(菜籽饼粉、花生饼粉等)5%、麦皮23%、玉米粉5%、石膏1%。
2.菌草粉50%、棉籽壳20%、茶籽饼粉(菜籽饼粉、花生饼粉等)5%、麦皮19%、玉米粉5%、石膏1%。
实践证明:茶薪菇菌丝体具有耐碱性的特性。在配方中加入2-3%的生石灰,能有效促进茶薪菇菌丝生长,抑制杂菌蔓延。
三、制栽培袋:
1.拌料 按配方将棉籽壳预湿后与其它原料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充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以紧抓培养料,指间有水印但不滴下为度。
2.装袋 以15-17M×33M的菌袋为容器,装袋要求紧实,然后用线绳扎紧袋口(接种时换上经灭菌处理的套环和棉塞),或用海绵盖体封口。
茶薪菇菌丝生长较为缓慢,杂菌易从微孔入侵,为提高成品率,应选择优质菌袋或采用双层袋。如用高压锅灭菌,须用聚丙烯袋。
三.灭菌
1.常压灭菌 旺火猛攻至100℃,维持12-16小时,中途不得停火降温,否则须延长灭菌时间。
2.高压灭菌 旺火猛增攻至0.05Mpa,打开放气阀,排净冷空气,以免造成假气压,导致灭菌不彻底.然后用旺火猛攻至0.15Mpa保持2小时。
灭菌结束后,将栽培袋搬至预先消毒的干净场所冷却,也可将栽培袋直接搬入接种室冷却。
四.接种
1. 用5%的来苏尔溶液喷洒接种箱或接种室。
2. 搬入经冷却的栽培袋(料温在30℃以下)和接种工具。
3.用气雾消毒剂,以3-4g/m3的用量对接种箱(室)进行消毒(茶薪菇菌丝对消毒药物较为敏感,用量过多会造成"死种",过少则易感染杂菌,导致接种失败)。接种箱(室)要求密封。
4.将茶薪菇菌种用0.25%的新洁而灭溶液浸洗后带入接种箱(室),按无菌操作原则接种,方法与其它食用菌相似。由于茶薪菇菌丝体抗杂能力差,为获取种群优势,提高成品率,应加大接种量,以20-30袋/瓶或30-40袋/袋为宜。
五.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通风阴凉处培养,料温控制在20-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75%之间,让菌丝40-50d长满袋,55-65d出菇。
六.出菇管理
1.立袋栽培 将生理成熟(菌丝满袋后10-15d)的栽培袋取下套环和棉塞,置于菇棚内的畦面,拱膜保湿催蕾,调控温度16-26℃,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线强度300-500lx,注意通风增氧(CO2浓度低于0.4%)和防雨。10-15d后,菇蕾大量发生,可剪去袋口薄膜,调控湿度85-95%,CO2浓度低于0.3%,使菇蕾继续发育。每采完第一潮菇后,清除残余菇脚,并补足水分,以备继续出菇。有条件者可在室内搞层架立体栽培。
2.墙式栽培 将生理成熟的栽培袋取下套环和棉塞于畦面或室内(较好)堆成墙状(6-10层),其余同上。此法节省空间,但畸形菇较多。
3.覆土栽培 覆土材料宜选择土质疏松,不板结的风化土、菜园土等,喷洒1%福尔马林,覆膜封闷3d以上,然后揭去薄膜,让福尔马林散发,然后加入2%的熟石灰、1%的过钙、0.2%的尿素拌匀即可。此外也可用火烧土加1%的过钙、0.2%的尿素,拌匀后作为覆土材料。然后将生理成熟的栽培袋搬至预先用石灰及杀虫剂消毒的菇场,脱袋,紧密横排,并覆土1-2M(室外栽培应拱竹片,罩薄膜),10d后喷雾保持土层湿润,等待出菇。其余方法基本同上,但喷水次数及喷水量可适当减少。前两种方法后期也可脱袋覆土出菇。
茶薪菇菌丝体抗逆性较差,再加上其培养基营养丰富,是各种病虫滋生的温床,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两点:
(1)注意通风增氧,防止高温高湿,抑制杂菌滋生,营造有利于茶薪菇生长的环境。
(2)适时用高效低毒的药物杀虫,实践证明:新药菇虫光能有效杀灭多种食用菌害虫,对茶薪菇无害。
八.采收加工 在茶薪菇子实八分成熟,菌膜破裂前为采收适期。采收后剔除根部异物,烘干或鲜销。
林 晖(长汀县南山英海食用菌研究所 36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