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香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六)


    【发布日期】:2010-07-15

          (七)代料香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菌种制作阶段、菌棒培养阶段,还是出菇阶段,乃至产品贮藏阶段,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病虫害,轻者降低菌棒成活率、降低香菇产量及品质,重者导致菌棒报废,产量绝收,给香菇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香菇品种,净化栽培环境,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规范生产操作程序等等措施。
         (1)选育抗逆性强的香菇品种
          选择优良香菇品种是确保香菇生产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条件。优良菌种应具有菌丝纯白、健壮、恢复快、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以及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同时要保证不带病毒、杂菌和害螨等有害生物。避免使用受污染菌种和已老化菌种。
          (2)净化生产环境
          净化生产环境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其它所有防治措施获得成功的基础。菌种保藏室、接种室、菌袋培养室应进行严格消毒,周围环境要经常性卫生扫和定期消毒,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出菇场地要保持清洁卫生,对培菌过程中受杂菌轻度污染的菌棒需重新灭菌利用,受杂菌严重污染的菌棒填埋或堆积发酵成有机肥,栽培结束后的废菌棒及时清理出栽培场,并及时进行菇场地表消毒和除虫处理。香菇栽培老区使用时间过长的菇棚要进行翻新重建,土地条件允许时实行稻菇水旱轮作可以极大降低病虫密度指数,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
          (3)创造适宜的生育条件
          菌丝体培养阶段除了要求净化的环境条件外,还需要创造干燥、避光、适温、通气等培养条件。一是香菇菌丝体培养的环境温度以24~26℃为宜,不得超过30℃,室温超过28℃时要密切关注菌温(堆温)的变化,及时做好散堆降温工作;二是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宁干勿湿;三是光照宜弱不宜强;四是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
          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根据香菇生长的特性,创造适宜的菌床、适温、适湿、通气等香菇发育条件。一是使菌床处于较适的发育环境,以增强香菇菌丝自身的生理活性,延长菌床出菇寿命,可促进菇体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二是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水分管理,不可过多淋水、积水和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否则易使菌丝生理代谢活动出现障碍和滋生杂菌,补水时要用水温低于菌温5~10℃、水质净化的水,并注意补水适度,不可过多,菇场四周挖排水沟;三是按所选品种的温型调控菇棚温度,温度过高易滋生病虫害;四是适时进行通风换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空气清新;五是创造一定强度的光照条件。
          (4)规范生产操作程序
          ①严把培养料配制关 培养料配方要科学合理,选用优质、无霉变、无掺假的原辅材料,拌料均匀,含水量适中,干湿一致,要避免干料或含水量较低的原料混入基质中。装袋时松紧适中一致,袋口要扎紧并保持清洁。装袋后要及时灭菌。
          ②确保培养料灭菌彻底 必须要有足够的灭菌有效温度和保温时间,代料香菇培养料采用高压126℃湿热灭菌方式时要保持2小时以上,采用常压100℃湿热灭菌方式时要保持10小时以上,才能确保培养料灭菌彻底。灭菌时容器内菌袋盛装不可过多过挤,要保留一定空间便于湿热气体流通,防止出现“低温死角”现象而导致灭菌不彻底。
          ③严格无菌接种操作规程 无菌接种操作是控防杂菌污染的关键措施,接种箱、接种室等环境要严格净化处理,菌种及镊子、打孔锥等接种用具、操作者的衣物和手要严格消毒。接种操作时要求动作敏捷快速,接种口紧而平,从而减少病虫害感染机会。
          ④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培菌、出菇管理 菌丝培养阶段的翻堆、散堆、刺孔通气、转色和出菇期间催蕾、补水、育菇、养菌等各个生产环节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科学管理。
         2、物理防治
         利用防虫网、遮阳网等功能网隔离培菌室、菇棚等场所,阻隔害虫侵入;利用空气过滤、紫外线、臭氧等装置进行接种器具和栽培场所的消毒处理。
         3、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常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特别是针对已经发生侵染性病毒和虫害时施以药剂防治往往能较迅速、较理想地抑制病虫害的扩展。但如果使用不当,容易对香菇造成药害及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因此,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化学防治,而且必须有选择地使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通常采用拒避、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虫害,培菌阶段对受杂菌污染的菌棒进行表面药物(低毒低残留药剂)处理防治杂菌。在出菇期间和仓储期间严禁让菇体接触任何药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蔬菜中使用,食用菌作为蔬菜的一类也应完全参照执行,不得在香菇病虫害防治时使用或在栽培基中加入。高毒农药有三九一一、苏化203、一六O五、甲基一六O五、一五O九、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钠、二氯溴丙烷、四O一等。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含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基质也不得使用。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 叶长文)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