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砖栽培法是将栽培养料装入瓶子或塑料袋内,按常规方法灭菌、接种,当菌丝培养至长满全瓶(或袋)并达到生理成熟时,就可将菌丝体连同培养基取出压制成菌砖,然后进行管理出菇。
1.菌砖压制
先在栽培架上平铺塑料薄膜,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取一长40厘米,宽27厘米,高 6厘米的活动木框架,放于塑料薄膜上,将取出带菌丝体的培养料倒入框架内,整平,用手掌或木板压实(边缘略紧些以利固形),拆去框架即成砖状。每块菌砖间隔3-4厘米,压满一层架后,立即盖上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培养。
2.菌砖培养
压砖后一周不要掀动薄膜,只在出现26℃以上高温、表面产生黄色小水珠时,才掀膜通风换气和降温。一周后可定时掀膜通风。温度高时,早、晚各通风一次;温度低于20℃时,可数天通风一次。 两周后, 菌砖表面出现红褐色水珠时,应及时擦干。但不能移动菌砖,以免底部积水,增厚菌膜,影响出菇。一般10-15天后,菌砖表面慢慢由白色转为淡黄色褐色,并形成一层保护膜而连结砖块状,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3.出菇管理
一般管理得当,条件适宜,压菌砖后一个月就能出菇。出菇后将菌砖架成“人”字形,以扩大出菇面。管理上前期以控温为主,不要直接喷水,只提高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即可。中期菌砖逐渐失水干燥,应适当喷水调湿,后期菌砖更为干燥,表面菌膜增厚变硬,喷水难以吸入,应进行浸水处理。一般浸泡 8-12小时,含水量达55-60%, 然后上架继续出菇。每批要保持菇房空气新鲜。特别前期后期, 所温较高,不适宜出菇;且易引起杂菌为害,要在每天早、晚进行通风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