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覆土前的管理
蘑菇播种以后到覆土之前,主要是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发生。这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抓好通风换气。
播种后菇房通风是由少到多。在播种2-3天内,菇房内以保湿为主,促进菌丝迅速前发,仅背风地窗稍稍搁起,少量通风,潮湿天气可适当多通风。播种3天后,当菌种块的菌丝已经萌发,并开始长至培养料,菇房通风可逐渐加大。气温在25℃以上时,宜早晚通风,中午关闭门窗,仅开北面地窗,雨天则可把门窗全部打开。播种5-7天后,菌种块的菌丝已经长入培养料,这时需要加强通风,防止高温闷湿,保持新鲜空气,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抑制杂菌发生。在无风的情况下,昼夜可将南北地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开背风窗。在气候干燥而培养料又偏干的情况下,要注意保持湿度,可以喷少量水,增加料面湿度。但一次喷水量不能过多,否则会损伤菌丝。
播种后一星期,要作一次全面检查。如发现菌种块有绿霉菌应及时清除,再补种菌种;如发现白霉菌、毛霉等,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如发现螨虫,用0.2%敌敌畏(含量为98%)加0.12%杀虫脒(25%水剂),喷射料面、床架、墙壁及地面等处,然后关闭门窗熏蒸一昼夜。料面喷药量lm2以不超过450ml为度,以免影响菌丝的生长。如发现菌种块菌丝不长入料内,应分析其原因:若培养料过湿或料内有氨气臭味,可在床架反面戳洞,加强通风,散发水分或氨气;若培养料过干,可直接喷水到料面,但切不可过湿,否则会伤菌丝。若培养料过干,菌丝发不下去,采用报纸覆盖,并在纸上适当喷水,效果很好。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二星期,菌丝在培养料表面开始互相接触,并向下伸入料内三分之二的深度,此时就要及时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