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菇期管理 1.秋季菇棚的管理 双孢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秋季前三潮。覆土层调水后,菇棚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 80~85%,使菌丝尽快爬入土层。当床面发现有绿豆大小的子实体时,及时喷水2~3天,每平方米总用水量1千克,这为“结菇水”。床面上大批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及时喷“出菇水”,用水量要大一些。双孢菇的菌盖直径达到3厘米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收,后,要补土、整理床面,加强通风促进转潮,如此循环至秋菇结束。原则是前期气温高、菇多,一方面加强通风,主要在夜间。另一方面,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秋菇后期,通风多放在白天进行,减少喷水。 2.冬季菇棚的管理。进入11月份,床面补土盖一层厚稻草保温,菇棚四周堆稻草保温。若床面覆土层过干,轻喷温水1、2次。晴天中午放风2个小时左右。冬暖型菇棚冬季生产双孢菇,选晴天卷起草苫,让阳光晒棚体提高棚内温度,中午适当通风换气,菇多多喷水,菇少少喷水,最好有加温设施,把菇棚温度稳定在 15℃,其它做法同秋季菇棚管理。 3.春季菇棚的管理 3月下旬开始春菇管理,覆土层较干的情况下,用1%的石灰水,采用轻喷勘喷法,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节至适中偏干,然后结合追肥打二重水。一般用作追肥的营养源有:发酵料浸出液+蘑菇菌丝生长健壮素;豆浆液+蘑菇菌丝生长健壮素等。春季温度忽高忽低,春菇生产要做好防低温、控高温的工作。(天津市静海县农业局 王孟文 甘长霞 刘桂忠 3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