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室内栽培技术—菇房管理(1)
1、出菇前的管理
平菇播种后,要在温度适宜条件下,才能萌发菌丝,进入营养生长。这个阶段要注意防治杂菌与病虫害的发主,促使菌丝旺盛生长。菌丝生长发育成熟,约需450℃积温。
(1)定植期:播种后温度控制在20℃以上,最适24-27℃、一般24小时后开始萌发,长出白色菌丝,从这时开始,要求遮光培养。3天后菌丝开始向四周延伸,此时如料温超过20℃,杂菌也随着孳生。如果发现料面出现粗细,长短不整齐,白色稀疏的绒毛菌丝,棉籽壳培养料发黑和有一股酸臭味,就是污染了毛霉和根霉,应尽快降温,揭开薄膜多通风,并在床面撒石灰粉,改变pH值,消来杂菌
(2)伸展期:播种后5-10天,菌丝向深层伸展。此时菌丝新陈代谢旺盛,呼吸量增加、产生二氧化碳较多,有时会产生点状木霉,可在污染部位撒上石灰粉加以防治。播种后15-20天左右,菌丝基本布满料面,并向深层蔓延三分之二以上,这时可以开始注意床面通风换气。每天l-2次,每次5-10分钟。但不可在料面撒水。
(3)巩固期:播种后25-30天,菌丝已发展到培养料底层。这时需要揭去旧报纸,薄膜抬高33厘米左右、室温保持18℃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左右;要防止阳光直射和床面干燥,给予散射光照射,促使菌丝提早扭结。
(4)分化期:播种后30天左右,菌丝在适宜条件下,开始扭结成子实体原基。此时要求通风良好,有充足的散射光照,昼夜温差最好在10℃以上。约经3天左右,气生菌丝逐渐减弱、倒伏,由雪白变灰白,培养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菌膜,子实体原某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