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PRB.1221 |
图 例 |
|
|
中文学名 | 夏块菌 | |||
拉丁学名 | Tube aestivum Vitt. | |||
中文别名 | ||||
同物异名 | ||||
分类地位 | 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 | |||
形态特征 | 子囊果呈不规则球形,基部常有凹陷,直径3-6cm,表面具有5-6边的角形疣凸,疣的直径可达0.5cm。内部(孢体)苍白色,后呈奶油色或污黄灰色,或有的带红色或紫色,内有相互交连和分枝的脉络。子囊初期呈棒状,后期变为近球形,子囊柄不明显,内部一般有4个子囊孢子。孢子椭圆形,表面有网纹,25-35μm×25-26μm。 | |||
生态习性 | 夏秋季在壳斗科树木下钙质土壤区域生长。子囊果通常半露土表。 | |||
分布地区 | 此菌多产于英国等北欧地区,近些年来已在我国北方及西南山林区发现。 | |||
经 济 用 途 |
是块菌中味道鲜美,比较名贵的食用菌之一。目前在欧洲采用半人工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