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1961)原产于印度詹务(Jammu),生长于罗氏大戟(Euphoribia royleana)的树桩上,又名环柄香菇(Lentinus sajor-caju (Fries) Fries, 1836)。其生物学特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变种较多,因而其分类学地位难以确定,从1821年(Fries)到1961年(Singer)共有25次定名。有学者研究认为它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凡是能通过低温处理后、能够整齐出菇,且菌盖组织不易开裂、口感绵脆的小朵平菇品种均属于秀珍菇范畴。其栽培性状表现为: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完全伸展后(直径可达到20cm以上),外观与一般平菇没有差异。但在品质上,秀珍菇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其价值相当于牛奶;特别是菇柄的口感较其它侧耳品种(一般平菇类)脆嫩得多,丛生菇菇柄处极易剥离,整菇纤维化程度低、口感柔爽且细腻、菇味清香浓郁。
秀珍菇一词源自台湾,是因其外形悦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口感清脆而得名,是市场上对它的商品名。1998年福建省率先开始大规模引种栽培,由于秀珍菇种植便当、原料丰富,且可以利用低温处理进行周年化栽培、采取集约化与规模化模式生产,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大陆秀珍菇的栽培面积逐年迅速扩大。目前,有的人用一般侧耳品种在其幼菇期采收,充当秀珍菇销售,其菇柄的口感较粗韧、且菌盖组织易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