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重干谋发展 与时俱进谱新篇
泌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路线
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务实重干,奋力拼搏,使泌阳县由一个贫穷闭塞的落后县发展成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商品基地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粮棉种植大县、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十大牲畜繁育基地县、全国薪炭林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供港活牛基地县、全国生猪外贸基地县、全国铜山优质烟生产基地县。
泌阳县委、县政府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泌阳实际相结合,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大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逐步培育出了食用菌、林果、畜牧、矿产、烟草五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产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新路子。近年来,先后筹办了全国薪炭林基地建设现场会、全国优质高香气烟叶现场观摩评议会、'98泌阳全国第三次香菇专业会议和'99泌阳全国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大会,同时,成功举办了2002中国泌阳国际香菇技术与营销研讨会,极大地提高了泌阳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自199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制订了“抓住林牧矿,三路奔小康”和“长抓林、短抓牧、抓住食用菌当年富”的发展规划,提出了“矿产品开发创全区第一,畜牧业创全省第一,食用菌生产创全国第一”的奋斗目标,把畜牧业、林果业、食用菌生产、矿产业和烟草业五大支柱产业放到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创县域特色经济的主线去抓,带活了全县经济工作全盘棋。菌——泌阳所产的香菇朵圆、肉厚、质细、色白,因外表美观、营养丰富、无污染而被誉为世界珍品。目前全县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新技术普及、科技化管理的新格局。有35万人从事香菇的种植和销售,年产干鲜香菇2.5万吨。泌阳县科技人员研制出的“袋料小棚立体香菇栽培新技术”,被国内外食用菌专家论证为中国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并被誉为“泌阳模式”。在1999年召开的云南世博上,泌阳“菇皇”牌花菇被评为世界金奖。国际食用菌协会副主席张树庭和中国食用菌协会执行会长孟凯考察泌阳香菇生产后分别挥毫题辞:“泌阳花菇,世界一绝”、“泌阳花菇甲天下”。原河南省省委书记马忠臣在视察泌阳时,称泌阳香菇种植走出了一条山区富民强县之路。林——1950年,全县仅有林地2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仅7.9%。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经济林、效益林、生态林统一起来,把兴林和富县、富乡、富村、富民结合起来,强力发展林业生产,止目前,全县130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完成退耕还林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活立木蓄积量达130万立方米,拥有以火炬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0万亩,以板栗、大枣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5万亩,以瓢梨、苹果为主的水果经济林10万亩。同时,全县兴建林果加工企业18家,林产品交易批发市场20多个,林果冷贮库3个,使林业由单一型、粗放型、速度型向复合型、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出现了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工厂、山外有市场的新格局,形成了造、采、加一条龙,林、工、商一体化,科、工、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常年林果业产值达3.9亿元。牧——泌阳县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十大牲畜繁育基地县,繁育的南阳黄牛、泌阳驴名扬中外。
近年来,我县把畜牧业作为千家万户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去培育,以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为目标,以实施世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为契机,坚持由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生产转变,大力进行了“泌阳肉牛”无公害基地建设,使全县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1.2万户,养殖大村达到20多个。同时着力加大畜禽改良力度,成功地实施了南阳黄牛导血改良、生猪三元杂交等一系列改良措施,大大提高了畜禽质量。目前,全县建设改良点78个,消灭了黄牛改良空白乡镇。为拉长畜牧业产业链条,实现由传统粗加工向深精加工转变,大力发展畜牧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皮革加工、牛肉分割、罐头和牛肉干等为主的6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加工能力,产品除销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外,还出口新加坡、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全县大牲畜存栏达58.2万头,黄牛存栏55.3万头,两项存栏量均居全省第一位。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近9亿元,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矿——用“到处藏金纳银”来形容泌阳矿产资源最恰当不过。现已探明的地下矿产有铁、金、银、铜、莹石、蛇纹石、石英石、花岗岩、大理石、金红石等43种,不少矿种具有储量大、品位高、品质优、易开采等特点,全县仅县以下国有、集体、个体矿山企业300多家,总产值2.7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我国宝岛台湾。特别是金红石矿,其品位和含量被《人民日报》报道为亚洲第一,世界少见。烟——泌阳是全国注册的定点烟叶生产基地县,所生产的“金铜山”牌优质烤烟可与津巴布韦烟叶相媲美,泌阳产烟叶价格比普通烟叶可上浮15%,目前生产规模3万亩,开发前景广阔。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泌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为加快脱贫致富、经济振兴的步伐,我们注重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改变过去的粗放经营方式,走科教兴县的路子,着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让第一生产力在丰富的资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几年来,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43.8%,先后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0多项,组织推广优秀科技成果36个。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等科技项目24个,直接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34亿元。1998年,泌阳县顺利跨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力巩固普九成果,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稳妥推进教育改革,中招、高招、职业高中对口升学成绩连续五年位居驻马店市第一位,为全县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灵山秀水迎佳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泌阳县众多的风景名胜。近年来,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县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通过加大投入,精心培育,全县已形成了“三山两园两水一圣地”的旅游格局。“三山”,即铜山、盘古山、白云山。铜山以其秀、怪、奇、险而闻名,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盘古山是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每年三月三庙会,陕西、湖北、安徽等地前来寻根拜祖的人数多达30万人;白云山高大巍峨,怪石参差,龙泉缠腰,白云护顶,吸引着众多游人。“两园”,即白云山森林公园和铜山湖森林公园,铜山湖森林公园已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一水”,即铜山湖,水面1.3万亩,湖中有岛,岛湖相连,天水一色,碧波荡漾,清流见底,是人们休闲、观光、娱乐的好地方。“一圣地”,即焦竹园革命纪念地,是鄂豫边区委最早所在地。这些景区目前已开发出假日游、休闲游、疗养游和会议、集训等项目,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经过开发,昔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泌阳清山秀人,正折射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省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此旅游观光。以生态游、休闲游为主题的旅游业,正成为泌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绿色泌阳”品牌。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同时,泌阳县非常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县委、县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同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环境治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做活了水土保持、环境治理、资源保护等一篇篇“造美”大文章。目前,全县已营造水保林55万亩、草场8万亩,封山育草32万亩,既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农牧业发展。同时,我们在发展经济中,大力治理污染项目,并坚持不上有污染的新项目,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千水护田将绿绕,万山排闼送青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泌阳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无穷的潜在后劲:在1993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食品博览会上,出自泌阳的牛肉干被认定为大会惟一无残毒“绿色食品”,并获金奖。如今的泌阳,山清水秀,称得上是一片无污染的净土。今年我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示范县验收工作的通过,将在国内外打出一张“绿色泌阳”的闪亮名片。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开展“双创”、“道德规范进万家”、“三讲一树”、评选“五好家庭”文明城市集镇建设等活动,树立了今日泌阳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以城镇建设树亮点,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使泌阳日益亮起来、绿起来、净起来。目前全县共建成文明小区12个、市级文明单位37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并在驻马店市创“三优”活动中多次跻身先进单位行列。
全面建设泌阳小康社会。进入新世纪,在各地加快发展的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我们坚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围绕“强化一个基础,推进两化进程,实现三个突破,提升五大支柱,抓好六项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实现经济增长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团结带领全县95万人民,务实重干,与时俱进,努力打造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新泌阳。
泌阳是一片热土,充满着丰收的希望;泌阳是一方宝地,蕴藏着秀丽的风光。热诚期盼四海宾朋、客商和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合作开发、旅游观光、指导工作,勤劳朴实的泌阳人民将伸出热情的双手,与你携起手来,共同谱写泌阳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