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原文化局党委书记舒喜春应邀在庆元县香菇文化研计会上发言。我们丽水市(龙、庆、景)的香菇文化独具特色,跟别的文化不 一样,香菇文化中不光是农业文化,还包含宗教文化(吴三公利用道教总结推广砍花法和惊蕈术)、体育文化(如扁担功、吊竹竿等)、文学艺术(如民歌、书法、传说故事、菇民戏等)、饮食文化、医药文化、语言学(如菇山话)、建筑学、社会学、……,总之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值得好好研究,庆元这方面做得好,这次庙会研讨会就是一个好例子,是个好开端,值得我们兄弟县市学习。(未经本人审阅)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工中心任务主任、高级农艺师陈俏彪,在全县香菇文化研讨会上谈到香菇历史时说,我认为香菇栽培经历了四次革命,这是:
①香菇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经历的时间很长,根据我国文字记载,从晋代开始到宋代,就有几百年。其杰出代表是我们庆元的吴三公,总结了砍花法和惊蕈术,栽培时间需3-5年。
②从传统的砍花法惊蕈术栽培到段木菌丝栽培。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发明,后传入我国,60年代推广,香菇栽培时间缩短(2-3年),产量提高。
③从段木栽培到人造菇木露地栽培,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上海农科院试验木屑压块,古田一农民做成菇棒,三明真菌研究所总结推广。香菇栽培走出深山,可在平原屋边种菇,时间缩短为3-15个月,产量大增。
④从人造菇木露地栽培到高架塑料大棚栽培花菇。开始集约化生产香菇,香菇从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提高。1989-1991年我们庆元人练华芳为首的政协工作组试验推广吴克甸为首的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总结通过鉴定,从而大大提高香菇生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还可能会发生第5次第6次革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总结。目前我们正在廿五筛建立中试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的有机香菇大规模生产,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