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灰树花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0-08-02

      第一节 概述
      灰树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子实体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香气,而被誉为珍贵的保健食用菌.据福建省农科院中心实验室分析,灰树花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毫克/100克):天门冬氨酸10.1416克,苏氨酸5.2522,丝氨酸6.2302,胱氨酸1.1672,缬氨酸5.0973,甲硫蛋氨酸6.3008,异亮氨酸4.5892.亮氨酸7.7626,酪氨酸3.4327,苯丙氨酸4.4980,赖氨酸6.3188,组氨酸2.5629,精氨酸5.9573,色氨酸未测.药理测定,据黄幸纾报道,灰树花多糖主要带为B-(1-6)侧链B(1-3)葡聚糖.临床疗效,灰树花多糖具有抗癌活性与免疫调节作用,并有增强肝功,改善脂肪代谢和治疗糖尿病.
      人工栽培灰树花,已在浙江、福建、河北等地农村推广.由于灰树花有自己独特的生理要求,目前人工栽培生物转化率较低,影响大面积普及,故灰树花商品在国内市场上仍显罕见.要使珍贵的灰树花广泛进入市场,增添人们美味佳肴,还有共同研究,总结提高之必要.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Polyporacea)、树花菌属,又名贝叶多孔菌(Polyporus Frondosa),栗子蘑(河北),莲花菇(福建),千佛菌(四川),舞茸、叶子状奇果菌(日本),俗名云蕈。灰树花是亚热带至温带森林中的大型真菌。在夏秋之间多生于板栗、朱槠、栎等壳叶树、阔叶树桩周围。在日本、俄罗斯、北美、我国的长白山区域和四川,河北、云南、浙江、福建等地都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
      (一)菌丝体。在PDA综合培养基础上,从移接的组织块周围,先长出匍匐状菌丝和基内菌丝,然后由匍匐状菌丝伸长气生菌丝,也有直接伸长气生菌丝。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无锁状联合。
      (二) 子实体。子实体莲花形,菌盖扇形,十至几十片重叠成丛,高10-17厘米,宽12-25厘米,肉质、边缘薄而稍内卷,表面有细毛,管孔延生,管口多角形。菌柄呈菜花公枝。菇体幼嫩,成熟为灰色至深灰,因品系差异有的呈白色、褐色。孢子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椭圆形,孢子大小为4.5微米×6.5微米-2.7微米X3.5微米.(三)子实体分化的程序
      1、原基形成、袋栽的菌丝体即将长透袋底,表面菌丝延颈壁上爬,爬高3-8厘米,菌丝体生理逐渐成熟,在颈口的菌丝相互交织成海绵体,即原基形成的初期。
      2、脑状体形成,原基进一步分化,出现龟背状隆起,逐渐成脑状,表面开始吐出白色水珠(覆土栽培特别明显)。
      3、乳头发育。原基继续分化,脑状体表皮由光滑转粗糙,从粗糙点发育出乳头,颜色由灰转深灰。
      4、枝梗与小叶。乳头逐渐膨大成枝梗,枝梗前端边缘出现灰白色的生长点,发育成小叶片。
      5、子实体。枝梗支撑着叶片(菌盖),重叠丛生,呈莲花形,
      6、菌管出现。子实体成熟,菌管逐步从基部往功功菌盖背面延伸,颜色由灰色转灰白,孢子由菌管内弹射出来,结束了它的一生。
      (四)子实体分化的温型与色泽
      我们从福建三明、四川、辽宁、河北、浙江、上海、日本等地引进18个菌株。经过两年的品比研究,在同等的条件下各菌株表现出:形态上有大小朵,品质上氨基酸含量有高低,色泽上有白、灰和褐色等种种差异。子实体分化过程对温度也反应出各自的适宜性,据菇潮的高峰期与温度的关系,初步得出灰树花同样存在不同温型的菌株。18个菌株可划分为高温型、低温型和中偏低型。同时,明白了各作者在报道中提扩及的灰树花子实体分化温度的差别所在。
      二、生长发育中的五个要素
      (一)营养的平衡:灰树花多发生在板栗丛林的腐殖土中。查板栗树含氮、磷、锰养分很高。一些研究者对灰树花生长营养进行过许多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我们配方试验,选出适合灰树花生长的培养基。母种培养基,以PDA综合基,保种用木屑、麸皮培养基,可用麦粒。原种以木屑34%,棉籽壳34%,麸皮20%,玉米粉10%,糖、石膏各1%,栽培用培养料以木屑27%,麦皮14%,玉米粉10%,糖、石膏各1%,山地红黄土20%,尿素会抑制灰树花菌丝生长。为满足灰树花生长发育需要的维生素,生长素和锰等及其他微量元素。在配方中添加麸皮、玉米粉、黄土等辅料极为重要.
      (二)温度:实践证明,灰树花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较宽,8-30摄氏度,适宜为21-24摄氏度。子实体发育温度因品系而有不同。我们选出的品系如A、B、GFa、日等为10-18摄氏度,D为16-22摄氏度,闽1为21-24摄氏度。原基形成的温度比子实体略高2-3℃。但是,不同温弄型的品系其生长周期有差异,高温型生长期较短。如闽1,8用27日接种,到10月上旬出现产菇高峰,历时45天;低温型生和长期较长,如A株,8月26日接种,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出现产菇高峰,历时90-100天。
      (三)湿度:培养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5%左右为宜,通气性较好。子实体发育阶段开袋之后或室外栽培,原基露出,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此时,要防止小喷到组织块上,枝梗出现和叶片伸展期,湿度还需加大,保持在95-100%,每天清早和傍晚各喷一次水(喷头要朝上),有利叶片伸展。
      (四)光强:散射光对灰树花的原基分化和子实体色泽深浅有很大的影响,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光的刺激,发育才能正常。光线太暗子实体色泽呈白色。光强在600-800勒克司,叶片伸展和色泽都比较正常。
      (五)供氧。灰树花栽培成败因子,除上述因素外,还与通气环境优劣关系密切。在高山清爽的环境和农家的大院,子实体发育健壮,色泽深灰。但是,灰树花供氧有个时期性,太早或太迟开袋都影响原基发育,这与其他食用菌确有特殊讲究的地方,详细见栽培部分。
      总之,掌握好以上五个要素和不同发育阶段的互补调节,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第三节 栽培技术的三步法
      第一步,菌袋制作和菌丝体的培养
      按前者营养配方制原种和栽培种,原种用750毫升蘑菇瓶,栽培种用17厘米×30厘米养料袋。栽培袋选用17厘米×(35-38)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常规操作,装料高10厘米,均匀压实,袋口折叠,棉花塞套环单独包装,常压消毒,100℃8小时。无菌箱接种,接种量为一袋栽培种接25-30袋,随手套环塞,移出无菌箱,整理好袋颈,套上橡皮筋,菌袋造型为酒瓶式。袋颈长大约15厘米,口颈3-3.5厘米,然后搬进发菌室,温度调控24℃左右,一般30天左右菌丝生满袋,但不同温型菌株生长快慢略有差别.
      第二步,原基分化期的培养
      灰树花菌丝体在发菌室培养,菌丝先往下伸长,然后紧靠袋颈口的菌丝开始延颈壁上爬,颈内菌丝逐渐密集,纽结成海绵体。这个时期将菌袋迁移到有散射光的培养室,促进原基分化。
      第三步,开袋期与管理
      (一)室内栽培
      1、长颈栽培。紧接第二步,原基相继发育,进入发育程序的第4期,乳头膨大,枝梗伸长,这时呼吸量加大,不仅对光要求更高,同时也需要氧的供给。此时,应及时迁移到风、保湿、光照等良好的栽培室。开袋,先拔除袋口和棉花塞,保留套环1-2天后才能拿掉(让子实体有个适应的过程)。子实体渐渐伸出口外,叶片也随之伸展,直至菌管将要出现时,即可采收。长颈栽培,一般朵高平均15.7cm左右,丛宽10cm左右,茎粗4cm左右。
      2、矮化栽培,上述长颈栽培,茎基部有一段松软海绵组织,但地无商品价值,小包装时,也要切除,造成养分损失。矮化栽培可以减少海绵组织。做法是,开袋之后,子实将要伸长出袋颈之时,在枝梗与基茎部交接处的位置,把袋颈剪短,子实体不再受袋颈的控制,枝梗可以自由地向外扩张,子实体不再伸高,这可能与二氧化碳减少有关。矮化栽培,朵高不均10.75厘米左右,丛宽平均13厘米左右,比长颈栽培矮化5厘米,丛宽加大3厘米,朵形美观。由于袋颈变短,小环境湿度降低。因此,需要增加空间相对湿度
      (二)室外栽培
      1、不脱袋覆土栽培,灰树花培育进入第三步,迁移到室外大棚畦栽。野外畦栽土质要求疏松的砂壤土,排水透气性能良好。场地整理,挖畦深10-15厘米,底平,宽50-100厘米,走道50厘米。排袋,菌袋相互间隔5厘米横排(防止了实体长出相碰),排一行覆土一行、土覆到袋肩为止。袋颈露出地面,灌水保湿,拔去棉花塞和套环。参照矮化培管理。
      2、脱袋覆土栽培。菌袋菌丝体生理成熟,原基初现,把蓖袋的棉塞、套环、塑料袋全部脱去,菌块紧靠排放,六即覆土,厚1-2厘米。菌块与菌快之间空隙,用细土填满。在土面再铺一层1-2厘米大的粗砂砾。轻浇水,保持土壤潮湿,但是,菌块埋在地里时间长,一般30-60天左右才能长原基,因此,管理技术要跟上,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全部烂掉。它的优点是朵形大、产量高。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