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病虫防治 » 正文

    食用菌黑翅土白蚁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0-08-03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属等翅目白蚁科。广布于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云南、两广、四川、湖北、浙江等地尤其普遍。该虫取食黑木耳香菇、银耳、竹荪、天麻等木质培养料,从而影响菌丝生长,使子实体无法形成或阻碍其营养的吸收而枯萎死亡,造成无菇可收。
      形态特征
      黑翅土白蚁为“社会性”昆虫,有多型现象,每个蚁巢内有蚁王(雄蚁)、蚁后(生殖雌蚁)、工蚁、兵蚁和有翅生殖蚁。其中生殖蚁即由有翅型发育而成。 有翅繁殖成蚁:体长12~14毫米,头、胸、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为棕黄色,全身覆有浓密短毛。翅黑褐色,前翅鳞大于后翅鳞。触角19节。前胸背板前宽后狭,后缘中部向前凹入,中央有一个淡色的“+”字形纹,纹的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 兵蚁:体长5~6毫米,头部深黄色,胸腹部淡黄至灰白色。头部背面为卵形,长大于宽。上颚镰刀形,左上颚中点的前方有一齿,右上颚内缘相当部位有一不明显的微齿。 工蚁:体长4.6~4.9毫米,头黄色,胸腹部灰白色。 蚁后:无翅,腹部特别膨大。蚁王:头呈淡红色,全身色泽较深,胸部残留翅鳞。 卵:长椭圆形,长约0.8毫米,白色。
      发生规律
      1. 生活史:
      黑翅土白蚁栖息于生有杂草的地下,有翅成虫3月初出现于蚁巢内,4~6月间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闷热天气或雨前,有翅成虫于19时前后爬出羽化孔突,群集飞出老巢穴,寻找配偶,经过群飞和脱翅的成虫,雌雄配对钻入地下建新巢,成为新巢蚁王和蚁后,产卵繁殖后代。在一个大的巢群内,成长的工蚁、兵蚁以及幼蚁的数量可达200万头以上。在此期间食用菌受害最严重。   
      2. 生物学习性:
      黑翅土白蚁怕光喜湿,工蚁至巢外采食、取水,先用泥土、排泄物等到混合体筑成隧道(称为蚁路、泥被或泥线),然后进行操作。如遇外敌入侵,兵蚁则以强大的上颚进攻,保卫蚁巢。
      防治方法
      1. 搞好清洁卫生,力求栽培场地无蚁:食用菌栽培前,彻底清理栽培场,如发现场内有隐蔽蚁巢,及时全面清除,并销毁枯枝落叶。
      2. 围沟阻隔:在菇场四周挖沟围隔,沟宽33厘米、深50厘米,并定期向沟内喷洒残效期长的药剂。
      3. 加强栽培管理和科学栽种:菇木堆放最好采用“#”叠式,在堆放基地上垫4块石头,在石头底部及周围撒一圈杀白蚁的药粉,然后再放菇木。若发现菇木表层有少数白蚁,可将菇木浸泡水中消灭之。
      4. 药物防治:在蚁路上施白蚁粉,发现蚁巢后,可挖掘一小孔,对准小孔施以白蚁粉,并按原样封闭,施药孔越小效果越好。据胡公洛等介绍,白蚁粉配方如下:配方一:亚砷酸46%,水杨酸22%,滑石粉32%。 配方二:亚砷酸80%,水杨酸15%,氧化铁5%。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