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一般只在秋末、冬季和早春季节栽培,反季节栽培的金针菇可在5~11月上市。现将金针菇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栽培设施
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予以灭菌处理,然后,按大约25厘米层高搭建出菇架,每个架子大约设5~7层,并将架子顶部用细竹竿类予以连结固定,确认无误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
降温设备
可采用湿帘降温法(有条件的抽取地下水)和机械设备降温。
栽培季节及菌种
反季节栽培的金针菇既可在2~4月播种,4~7月出菇,也可在8~9月播种,9~11月出菇。 选择采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品种用于生产。
配料与装袋
较为合理的培养料配方为:棉子壳35%、木屑(或其他农作物秸秆)40%、麸皮(或米糠)18%、玉米粉2%、糖1%、复合肥2%、碳酸钙2%。培养料拌匀后将其含水量调节至60%~65%,PH值调节至6.5~7.5,然后装入12厘米×38厘米×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中,培养料装至15厘米左右高即可,压实后在料的中间扎一个深度为10厘米的孔,以使菌丝能沿孔表面往下走,并向周围扩散。
灭菌和接种
采用常压灭菌,在100℃的蒸汽中保持12小时。灭菌后的料袋趁热搬入无菌室散放,让其冷却。料袋冷却后会紧缩,这样栽培时就不会产生侧壁长菇而消耗培养料养分的现象。待料温下降至30℃以下时,打开袋口接入菌种。接种工作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并随即封口。
菌丝体培养
将接种后的料袋置于清洁、干燥、通风、阴凉的室内培养。门窗白天挂上遮盖物避光,夜间打开通风。培养室的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遇持续高温天气应采取泼洒凉水等降温措施。空气湿度大时,可在室内放些木炭、石灰等吸湿。一般经过20~25天的培养,菌丝即可发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