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姬菇属中低温菇类,子实体生长阶段很短,营养消耗相对较少,整个栽培周期较长,约为240天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在季节安排上,可在6月中下旬制原种,7月中下旬制栽培种,8-9月制栽培袋,10月至第二年4月为最佳出菇期。
二、试验选用材料配方。可用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麦稻草等作碳源,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作氮原。最适碳氮比为20:1。根据这个总体要求,栽培用的培养料可以因地制宜,试验选择各种配方。
三、制袋栽培加强管理。为了缩短姬菇的转潮期,最好选用熟料袋栽方式。装袋与消毒的方式方法与平菇的栽培方法相同,消毒的时间不少于10小时。出锅后待料温降至25℃左右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置25℃左右、空气湿度60%左右,避光培养,一般25-28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放7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再移入出菇房,打开袋口立式出菇。管理的总要求是:前期要拉大温差,适量散光,促原基大量分化;中期尽量减少温、湿差,保分化原基成熟。后期制造交替温湿差环境,促子实体肥厚。遇有病虫害,可选用无公害的克霉灵,菇虫净杀灭。
四、及时采收分级加工。当姬菇长至六七成熟,颜色变成灰色或灰褐色,孢子尚未弹射之前采取。采收时不论大小,一次采完,清理料面后重喷水一次,盖膜停水2-3天,以便及早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