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后的管理:从覆土至出菇约需15-20天,其间不仅要促进菌丝在料和土中的生长,又要使菌丝在土层中不板结成块,为以后出菇打下基础,在这阶段要注意水分管理和菇房通风,要求菇房温度在18℃,保持相对湿度85-95%。
双孢菇出菇管理:临将出菇前3天左右,关门吊菌丝,当菌丝达到土表,没大面积出土,打一次扭结水,之后2-3天菌丝扭结出菇,表土层出现小黄米大小的菇蕾,打出菇水(覆土后15天左右),每天喷水一次,连续喷2-3天。此时菇房温度应在18℃左右,低于15℃,或高于20℃均不宜喷水。再过7-10天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加大通风换气,并保持菇房温度10℃左右,当气温在18℃以上时,可进行夜间通风,低于18℃,白天通风,加强喷水量,空气相对湿度90-95%。
出菇期间的追肥,每潮菇采收后可进行一次追肥,可使用尿素0.5%溶液进行喷施。或采用菇根汤,即将鲜菇根脚冲洗后。加水煮沸10-15分钟,取其过滤液,再加清水10-20倍喷施,对小菇生长有促进作用。
采收:当蘑菇长至3-5cm大小时,进行采收,潮菇明显,一潮菇约4-5天,每次采菇结束后,应将采菇留下的空穴用湿润的细土粒补平,保持畦面平整,捡出床面上剩余菇脚及死菇,养菌丝约2-3天,再喷水。等待新的潮菇出现。一般可采收2-3个月,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15kg。
菇房、培养料、工具、覆土的消毒和清洁工作。
对菇房及菇床的管理,特别注意水分管理,防止过干过湿,引起病害发生,及时清除病菇,并用石灰粉对病菇生长处进行消费。
发现病虫,及时防治,注意防治鼠害发生。
果蝇的防治: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虫害发生时可停水使床面干燥,让幼虫因缺水而死,可用0.3%氯氰菊酯喷杀。
褐斑病的防治:病发生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温、湿度,清除病菇,用0.5%的石灰水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