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村半年办了五件实事
近日,在浙闽边陲、百山祖的北麓,一个交通闭塞的高山古村,村民们盼望了几十年的庆元县城直通客车终于开进了村。从此世界香菇发祥地、香菇鼻祖吴三公诞生地龙岩村人,告别了翻山越岭。令龙岩村人高兴的事还有五件事:原来高低不平的村中大路浇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家家都安装了自来水,有十来户村民还建起了浴室、卫生间;吴三公祠前竖起了香菇诗诗文碑;小学校里办起了香菇文化陈列馆;古树林里建起了仿古香菇寮。这些都是村两委二月底许诺村民今年要办的五件实事。现在都已完成了。村民们高兴地说:“三个代表”进了村,干群齐心办实事建设香菇文化村、奔向小康挖穷根。
吴水茂是龙岩村换届选举新当选的村民主任,他和党支部书记吴富基两人总是想。我们当了干部,应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村民办几件实事,该办什么事呢?春节前,他们计划大年初三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回乡干部共商发展大计。会上大家以 “三个代表”为指针,共同分析龙岩村有自然生态风光好、香菇文化底蕴浓厚、处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百山祖两山峰之间的必经之地这三个优势,可以借鉴日本、韩国菇农的经验,改变单一的菇业结构模式,发展旅游业,还可以打出“中华香菇文化第一村”这个品牌,回乡干部建议要聘请专家学者进村,帮助策划创建香菇文化村,彻底改变龙岩面貌。
两委践行“三个代表”,准备为村民办实事,就把座谈会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意以建设香菇文化村为目标和今年要办的五件事:筹建香菇文化陈列馆、古香菇寮和香菇诗文碑廊、挖井安装自来水和过境路浇水泥路面。村民代表会也同意聘请樊老师进村开发香菇文化。
三月初,两委讨论樊老师制订的文化村建设规划(草案)和香菇文化陈列馆内容简介(草案),稍作修改后就付之实施。听到建陈列馆,村民们都去家里寻找先祖留下来的文物,送到小学教室挑选。樊老师也拿出他十多年积累的香菇文化资料文物。四月中旬初步办起了香菇文化陈列馆,还建起了全国第一座香菇诗文碑廊。练唱菇民山歌和二都戏等,使独具特色中华香菇文化能留传后代。吴三公生日(农历3月17日)那一天,龙岩村承办了“庆元县香菇文化庙会”和“全县香菇文化研讨会”。会后编印了资料特辑《香菇文化》。受到县领导和各乡镇各村代表的好评。龙岩村举起了香菇文化旗帜,为弘扬中华香菇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委在践行“三个代表”建设香菇文化村过程中,认识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把自来水和过境公路浇水泥路两个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事先把建设方案交村民代表讨论,长501米、宽6米、计3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浇灌公开招标承包。由于龙岩村水源困难,两委决定采取“分户联合挖井,自来水自行安装管理,集体补助资金”的办法,得到村民们支持拥护。村民们艰苦奋战二个月,挖了数十个水井,安装了自来水。水、路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开展香菇文化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设香菇文化村,必须搞好环境保护。两委带领全体村民清扫垃圾,大搞清洁卫生,人人参加到“改陋习、讲文明,评选文明户、文明村民”活动,为发展旅游业,努力营造美好环境。
如今龙岩村,在建设中华香菇文化第一村的路上迈开了第一步。一个村民兴建的现代化宾馆主体建筑即将封顶。风景点的开发正在规划。近日发现的龙岩奇松和仙女峰即将在电视中与观众见面。龙岩村欢迎四方游客来村旅游观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明天的龙岩村是大有希望的。(樊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