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蕈菌基础 » 正文

    食用菌病毒知识


    【发布日期】:2004-09-13  【来源】:
    【核心提示】:寄生于食用菌的病毒粒子较多,但目前国外报道较多的是蘑菇病毒。迄今已发现8种蘑菇病毒粒子。其中4种球状病毒粒子的直径分别为

    寄生于食用菌的病毒粒子较多,但目前国外报道较多的是蘑菇病毒。迄今已发现8种蘑菇病毒粒子。其中4种球状病毒粒子的直径分别为25nm、29nm、34nm、50nm,2种杆状病毒粒子的大小分别为19x50nm、17x350nm,以及二种直径为65nm的螺线形病毒粒子,1种直径70nm的有管状尾部的病毒粒子。

    (一)病害特征

     1.蘑菇抢抱子感染病毒后,其孢子不是正常的瓜子形,而变成弯月形或菜豆形。

     2.菌丝体感染病毒后,生长稀疏,不能形成子实体,严重时菌丝体逐渐腐烂,在菇床上形成无蘑菇区。

     3.菇蕾感染病毒后,发育成畸形菇,且开伞极早。畸形菇呈 桶状(柄粗盖小)或铆钉状(盖小柄特长),最后导致菇体萎缩干瘪成海绵状。

    4.有时病菇似水浸状,有水浸渍状条纹,挤压菇柄能滴水。

    5.据霍林斯所述,病菇症状与病毒粒子类型没有明显的专 一性。症状主要取决于带毒蘑菇的生长环境。生长环境、菌丝类型,以及染病时间,对症状显现的影响较不同种类病毒粒子的影响更大。

    (二)传播途径 蘑菇病毒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粒子的孢子和菌丝传播。其主要传扬途径是:

     1.空气传播带病毒的孢子。

     2.由昆虫、包装材料、工具,或病菇碎片传播带病毒的孢子。

     3.带病毒菌丝长入床架或培养箱中,随后长入新播种的培芥料中。引起病毒病扩散。

    (三)防治措施

     1.如有条件,可在菇房安装配有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设备,将各种带病孢子拒之于菇房外。

     2.每次播种前,将菇房连同所有器具(包括床架、栽培箱)都用5%甲醛消毒,或用溴代甲烷熏蒸消毒。

     3.每次栽培完,整个菇房连同废料先用70’C 蒸汽消毒2h,然后再将废料运出菇房,并及时谨慎处理。

     4.注意卫生。工作人贝进出菇房均需用甲醛溶液消毒鞋子或换鞋; 接触过病菇的手要用0.1%新洁尔灭浸洗消毒。

     5.播种前,用2%甲醛消毒人行通道,经消毒的培养料用纸盖好,此后每周用0.5%甲醛将盖纸喷湿两次,直到覆土前几天为止。移去盖纸之前,也要小心地把纸喷湿。

     6.采完整菇,迅速处理开裂菇、较小菇和其它畸形菇,不让菇房山现开伞菇,以防孢子扩散。

     7.适当增加播种量,缩短出菇期。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