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古田县,参观了“食用菌博物馆”,被这里所展现古田食用菌发展史的实物和图片所吸引。这个建筑面积达520平方米的展馆,设有橱窗56个,展台115个,陈列实物、图片近千件。
古田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即隋朝大业年间就有人从事香菇栽培。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古田人先后研究突破了银耳棉籽壳代料袋栽、香菇室外袋栽、竹荪室外人工栽培三大技术,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生产“三次浪潮”,带动了全国食用菌行业的腾飞。
“食用菌博物馆”以物传言,叙述了勤劳勇敢的古田人民从古代认识蕈菌的过程,解读了地球上生物起源、生命变化、生物分类的知识,展示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菌蕈标本,陈列了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制曲酿酒工具,再现古代“砍花种菇”场景,以及近代成就古田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从段木到木屑、瓶栽到袋栽、棉籽壳代替木屑、室外卧式荫棚袋栽香菇等重大生产技术的突破,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工具。
目前,古田食用菌产业已从种植、普通加工,朝着食用菌产品的药物制品和生物制品开发方向发展,食用菌产业将又出现质的飞跃,孕育着新的生机。“食用菌博物馆”大量的图片、实物展示,无疑具有历史、教育和科技价值,并以此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来宾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