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菇蝇类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果蝇,蚤蝇,扁足蝇)
拉丁学名:果蝇(Drosophilidae),扁足蝇(Platypezidae)
分布区域: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成虫外形如蚊,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幼虫白色,是头尖尾钝的蛆,卵黄白色或淡白
为害症状:成虫和幼虫都喜欢取食潮湿、腐烂、发臭的食物,有较强的趋化性和趋腐性。可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可随培养料进入菇房,也可随菇房通风进入菇房。菇房的菇香味和烂菇味对菇蝇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菇蝇繁殖力极强,一只雌蝇可产卵300粒。菇蝇以幼虫为害。在料中为害菌丝,从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实体,严重时将整个菇体食为海绵状。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
流行动态:
防治方法:清除菇房内外废旧杂物,消灭菇蝇孽生地。拌料时加入二嗪农或马拉硫磷,能有效地杀灭幼虫和卵。菇房安装纱门和窗纱,防止菇蝇成虫飞人菇房。发生时可采菇后喷洒0.1%的鱼藤精或杀灭菊酯。还可用糖醋毒饵诱杀成虫。毒饵的制作方法是:将麦麸炒香,然后加入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糖和食醋的用量以可散发出较强的糖醋味为度。毒饵可放在菇房的门口和其他不影响操作的地方。
主要天敌:为害食用菌的菇蝇有果蝇、蚤蝇、扁足蝇等数种
常用药剂: 二嗪农 马拉硫磷 鱼藤精 杀灭菊酯 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