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菌物综述 » 正文

    论“菌菜”向“菌粮”转变的必要性


    【发布日期】:2012-11-01  【来源】:绥化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作者】:王相刚 李 贺 张宝军 缪元霞 李艳芳

      3 “菌菜”向“菌粮”转变的必要性
      3.1解决粮食增产的有效方式
      自古以来,蕈菌都充当着化解粮食饥荒的重要角色,犹太人将其称之为“上帝”的食品等。蕈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具有许多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6]。如此健康的食品人们应将其真正的融入生活当中,但蕈菌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停留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蕈菌产品的栽培与加工技术日渐成熟,蕈菌面粉、蕈菌风味食用油等已经初见苗头。这些“菌粮”在口感方面要超过传统的粮油米面,营养保健功能更是传统粮油无法企及的。蕈菌子实体经加工制作成的蘑菇面粉,蕈菌风味油,这些“菌粮”可以替代传统粮食的消耗。如果将我国6亿吨的秸秆转化为蕈菌即可生产出6亿吨的鲜菇,烘干后可得6000万吨干菇,经过加工可制作成5500万吨蕈菌粉,从而可以替代5500万吨的传统面粉,这相当于我国年增产了6100万吨小麦,相当于我国每年每亩增产450斤小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变向地使粮食增产。
      “菌粮”不仅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口粮”,也可以作为“饲料用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也成倍增加,促使我国对饲料用粮的消费量成刚性增长。将秸秆作为畜牧养殖的饲料是现在秸秆比较常见的一种利用方式然而秸秆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的特点决定了这种利用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蕈菌发酵的秸秆培养基转化成的蕈菌纯菌丝体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经过烘干处理可作为精饲料原料,从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面都高于传统饲料用粮。总之,利用农业剩余物栽培蕈菌,其不论产出的“蘑菇”还是产出的“纯菌丝体”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与传统饲料用粮相比营养成分更为丰富,无论是利用蕈菌蘑菇或未出菇的菌丝体都可以作为饲料用粮,从而达到了减轻我国粮食增产的压力及增加粮食储备的目的。
      3.2促进蕈菌产业经济发展
      蕈菌种植产业作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在中国农户中得以迅猛发展。经过多年发展,蕈菌生产企业大量涌现,产能急速增长,2011年我国各类蕈菌工厂化生产企业652家,仅2011年就增加300多家。在蕈菌行业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过程中,由于理论调研和技术储备不够充分,致使企业数量盲目增加,蕈菌产能急剧扩张,逐渐造成了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售价下滑、利润空间压缩、厂房大量闲置等现象的发生。若将产量巨大的蕈菌从餐桌上的“菌菜”转变为人受用的“菌粮”即多种蕈菌子实体面粉、功能性食品等和发展畜禽产业的优质饲料,则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解决了当前蕈菌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为蕈菌产品提供了多元化的“出口”模式,充分保证了现有蕈菌产业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4  讨论
      “菌粮”今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必然要补充传统粮食的不足,可有效替代传统粮食的消耗,变相地达到了粮食增产的目的。作为不同种类畜禽所食用的“饲料菌粮”,不仅减少了畜牧养殖业对传统粮食的消耗,同时化解了畜牧产业“与人争粮”的弊病,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菌粮”不论在“口粮”还是“饲料粮”都有效的缓解粮食产量的不足,确保了我国粮食安全。
      目前,我国对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有: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饲料和秸秆栽培蕈菌等四个方面。在蕈菌栽培上可“与农不争时”,“与人不争粮”,“与粮不争地”,“与地不争肥”,发动全民发展蕈菌产业,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农作物秸秆的运输成本,不但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问题还为农民带来了创收的第二条道路。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蕈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还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可以出台与粮食补贴保护政策相类似的“惠菌”政策支持,使栽培蕈菌与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同等待遇,以保底价收购蕈菌,健全蕈菌产业制度,确保农民“有利可图”,才能确保蕈菌行业的稳定发展。使蕈菌产业尽快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稳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效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相刚.蕈菌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5.
    [2]王相刚.蕈菌栽培原理及应用[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11.
    [3]王应,袁建国.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的作用与效益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71-74.
    [4]贾小黎,丁航. 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初步测算[J]. 可再生能源, 2006, 01: 53-58.
    [5]栾熙盛.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及效益分析. 农机科技推广[J], 2004, 07: 38.
    [6]李玉. 中国蕈菌产业现状及前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 2008, 04: 76-80.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Edible Fungus Vegetables " to " Edible Fungus Food”
    WANG Xianggang1,2, LI He1, SANG Hanxu1, MIAO Yuanxia2, LI Yanfang1
    (1Suihua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Suihua,152061;2MingXing Special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f Dunhua City, Jilin Dunhua ,133704)
    Abstract: In view of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of our country, which amount increased year by year, ensuring the strategy of food production and income growth of peasants, crop straws resources in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not being used, causing serious waste and pollution, and transferring surplus labor force, the authors take mushroom fungus industry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put forward a new thinking changing mushroom fungus from “Edible Fungus Vegetables” to “Edible Fungus Food”, broadening the edible fungus consumption stimulating agricultural economy. This will bring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a new field and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
    Keywords:  Mushroom; Edible Fungus Vegetables; Edible Fungus Food; straw conversion; circular economy; pure mycelium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以奖代补”资助项目(编号:1252YJDB03)、绥化学院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编号:K1101002)

    作者简介:王相刚(1972-),男,研究员,绥化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食用菌相关研究工作。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