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对食用茵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部分地区认识到食用菌发展潜力巨大,并将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当地调整农业结构、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的重要举措。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注重食用菌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食用菌在农业生态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造成了食用菌生产既利用工农业生产下脚料又重新产生大量菌糠的尴尬局面,没有形成资源的真正循环、高效利用。
4.2生产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技术推广力量还需强化
食用菌是高收益、高风险产业,对生产技术要求高。多数新发展菇农,生产技术环节掌握不精,产品质量意识不强;同时食用菌生产易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造成一定的损失。
4.3成熟健全的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要发挥食用菌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需要技术支持,虽然目前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总体水平偏低,现有技术不能普遍推广,不能够充分体现资源再循环的价值。由于技术的落后还导致了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单一,无法摆脱传统农业理念的制约。
5意见建议
5.1提高认识、提升服务
要进一步提高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促进农业循环经济作用的认识,提升食用菌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地位,要把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常抓不懈。农林、科技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助配合,全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对食用菌产业进行适当的补贴,调动生产积极性。
5.2生产规模要转型提升
针对当前食用菌生产“多、散、小”的特点,要将规模化、工厂化作为提升发展的主导方向,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在用地、水、电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引导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专业大户,形成产业聚集发展;同时要夯实基础,加强指导,组织行业专家指导生产,提高工厂化栽培技术水平,并且丰富工厂化生产的菌类品种。
5.3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技术体系
加大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投入,尤其要加强系统化技术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某个部门和地区的技术改革与创新,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规划。最终建立一个食用菌生物转化技术的系统化平台,实现农业废弃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鼓励、引导上规模企业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金群力.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和对策[D].杭州:2009.
[2] 陆中华,王健敏.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05(3):3-4.
[3] 姜善根.江山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提升对策[J].新农村,2012(1):17-19.
[4] 苏朝安,韩省华.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提升策略与建议[J].中国食用菌,2008,27(4):48-50.
[5] 孙国琴,郭九峰.食用菌产业是发展新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J].北方经济,2006(7):71-72.
[6] 路等学,王龙,王秉峰,等.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甘肃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J].食用菌学报,2010,增刊:120-124.
[7] 陈小央,罗春惠,金慧丽,等.蚕豆种子下脚料工厂化栽培金针菇配方试验[J].食用菌,2012(4):29-30.
[8] 范可章,张振,蔡健,等.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30(1):26-29.
[9] 陶陶,黄承钧,朱志国,等.利用平菇菌渣栽培鸡腿菇的配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1):9929-9930.
[10] 王素彬,蒋新民,商小兰,等.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途径探讨[J].食用菌,2011(1):3-4,9.
[11] 龚佩珍.提升平湖蘑菇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思考与建议[J].食用菌,2011(6):1-3.
[12] 刘宁,刘卿,刘宇.食用菌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探讨[J].食用菌学报,2010,增刊: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