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 湿度
子实体生长期间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随着子实体的伸长,可将空气湿度逐步降至80%。增湿采取的方法主要在墙面、地面及空间进行喷雾加湿,切忌直接喷在菇蕾上。
9.4.3 空气
金针菇生长对氧气及二氧化碳非常敏感,二氧化碳浓度低,不利于菌柄伸长,易开伞成熟,无商品价值,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菇蕾形成少,不整齐,易形成针头菇,无菌盖。所以在空气调节上应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通风调节。在催蕾阶段和子实体生长后期,要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可促使菇蕾形成,可刺激快成熟的子实体快速生长,并刺激菇盖发育。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减少通风量,使培养室或菇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刺激菌柄增长,抑制菌盖发育。
9.4.4 光照
金针菇对光线比较敏感,光线过强,则菇体颜色偏深,品质差。但出菇必须要弱光刺激,微弱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使菌柄朝着光的方向快速伸长,整齐生长,不散乱。
9.4.5 管理
催蕾后,待子实体生长至3~4cm时,即可进行套袋,将双开口袋用橡筋固定在袋口上,并挽至菌袋口处,此时严格控制光照,保持弱光,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菇盖分化,刺激菇体增长。随着菇体的增长逐步将套袋拉起,拉至同菇长度相同,再菇体长到约10cm,菇盖有0.5cm左右时,将套袋全部拉起,完全遮盖菇体,用橡筋将袋口扎住,不完全扎死,留大约2cm宽的口子通气,直至采收。
9.5 采收
9.5.1 采收标准
当金针菇子实体大部分菌柄长到13~18cm,菌盖直径0.8~1.2cm时,即可采收。
9.5.2 采收方法
采收时,取下封口橡筋,一手抓住菌袋,一手伸入袋内,轻轻地抓住整丛菇拔下,残留在培养基上的菇脚要清除干净。
9.6 转潮管理
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清理菌袋表面的死菇,露出新菌丝,轻轻拧住袋口,养菌5天左右,待菌丝恢复后,敞开袋口,继续出菇期管理作业,约15天左右可出下一潮菇。
10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0.1 不现蕾
发生原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
②、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的形成;
③、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照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
预防办法:
①、培养料干燥,可喷18~20℃温水,量不宜过多,喷后不见水滴为宜;
②、通风降温至10~12℃,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0%~85%,防止气生菌丝产生;
③、加强通风,增加弱光照,诱导菇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