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盐山县积极推进食用菌无公害生产,逐步实现食用菌产业由分散向园区,由粗放向集约,由季节生产向周年生产转变,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重点推广一棚多菌,周年生产技术栽培面积18万m2。实现高、中、低温型品种合理搭配,周年生产,并已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棚效益在1.2万元以上。具体做法是:
1 针对问题定措施
盐山县食用菌生产虽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其栽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菇棚闲置时间长,一年有半年多的闲置期(4~10月闲置);原料有效成分没有充分利用;鲜菇不能周年供应;食用菌标准化效应不显现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菌种选育、原料配方、栽培时间安排、品种搭配、栽培原料多次利用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入手,实施一棚多菌,周年生产。
1.1 选育优良菌种。食用菌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生产的成败。选用菇体大、抗病、高产、耐高温、耐低温、耐二氧化碳能力强、转潮快的品种。
1.2 科学安排生产茬口,品种合理搭配,实现鲜菇周年供应。目前,盐山县食用菌已实现高、中、低温菌种合理搭配,周年生产。第1批于7月28日开始生产高温平菇,8月23日出菇上市,第2批在9月中旬生产中温平菇,第3批在10月份种植姬菇,元旦前上市,第4批在11月中旬种植广温型的平菇,在春节前上市,目前单棚(2分地)效益在8000~12000元。以上生产的安排,可使盐山食用菌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淡季不淡,旺季质高”的市场局面。
1.3 原料配方。不同栽培季节选用不同温型的菌种,一般高温季节种植高温品种,低温季节种植广温品种,且其原料配方不同,如果高温季节种植的高温品种若与低温季节种植的广温品种原料配方相同,由于此时温度高,棉籽皮产热比玉米芯产热多,就会造成烧菌现象。现以平菇为例,种植高温品种原料配方:棉籽皮60%、玉米芯40%、麦麸5%、石膏1%、磷肥1%。广温品种原料配方:棉籽皮95%、尿素0.3~0.5%、磷肥1%~2%、生石灰1%、石膏1%、50%多菌灵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