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理
林套食用菌技术,将食用菌套植于旱田成片林内,利用林木遮荫条件,为食用菌生长创造良好的温湿环境,促进食用菌生长。食用菌菌床内秸秆腐烂,菌渣回田,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培肥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形成林菌相互依存的良性生态系统。
二、主要内容
在路道、河道两侧100~200米农田或部分宜林旱田植树,补植充实农田林网,搞好四旁植树。植树品种以杨树良种35、NI-351、74杨为主。为符合速生丰产和间套种要求,成片林杨树植造规格以株行距5米×l0米或6米×10米为主,亩均栽13株左右。食用菌采用大棚栽培.菌棚建在树荫下或顺着成片林杨树行建棚,标准棚宽长以6米×25米为宜。
三.技术要点
1、培养料堆制发酵 每111.1平方米(1000平方尺)菇床备麦(稻)草2500公斤、饼肥25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75公斤、石膏75公斤、石灰粉5公斤。7月中旬建堆,草料堆建成南北向,宽3米、高1.5米,长度根据草料多少而定。为了使培养料均匀腐熟,要进行翻堆建堆5次,这5次间隔时问分别距上一次翻堆建堆依次为7、6、5、4、3天,其间要将饼肥、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石灰粉等加入。
2、建棚 每棚备8米×30米农膜1张,竹竿150根。棚高1.8米左右,棚上扣膜盖草草,床面用菇虫净、菇菌清500倍液喷雾,封棚2~3天后通风。
3、播种 6米宽菌棚宜做3个菌床,菌床之间留有走道。将堆制发酵并经过杀虫灭菌的培养料趁热进棚,在床面上铺25厘水厚、当料内温度稳定在25-28℃时将菌种播入,播种量按每111.1平方米(1000平方尺)菌床用500毫升菌种200瓶计算。
4、盖土 播种后15天左右,菌丝吃料l/2~2/3时在床面上覆盖经杀虫灭菌后的干净土3厘米厚。
5、出菇管理 搞好菇床生产管理,重点调节好水、温、气关系。适时分批采收成菇,当菇径达3~4厘米时采收。第2潮菇结束后注意查治病虫。每批采菇后清除床面老菇、死菇,补盖杀虫灭菌过的潮湿细土。后期要补喷肥料,采取保温措施。翌年3~5月份在生产结束后拆棚消毒,清理菌渣还于林地或农田。
四、效益分析
在林地的行间建棚栽植食用菌,一般每亩林地可栽培食用菌4000平方尺.每平方尺可产菇1公斤、另外,植树造林净化水士,改善生态环境。稻麦秸秆用于发展食用菌菌渣还田,培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避免秸秆的焚烧和遗弃,有效保护了大气、水源和土壤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五、适宜推广地区
林套菌技术适宜黄淮海等宜林宜菌地区推广,但不同地区气候等生产条件有差异,林菌栽植时间等方面
要进行适当调整。
注:本文所述食用菌品种应为双孢蘑菇。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