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在育菇阶段对金针菇的生长促进作用也很大。移位分全移和外移,可进行不定期移位技术。当金针菇在育菇房内环境的促进作用下生长发育到催蕾期,也就是从进入育菇房内繁育的第5个小时开始,可进行不定期移位工作。该项技术未成熟之前,工厂化金针菇育菇房内生产的金针菇菌盖大小不均、菌柄粗细凌乱、菌柄高度参差不齐,影响着菇的品质,该技术完全掌握后,将育菇房内同一生长阶段里菌柄太细或内空、菌盖大小不一、菌柄太短部位的菇移至温度、光照充足的位置,使育菇房内金针菇在一定时间里生长得匀称。这样多次观察,多次调换位置,达到菌盖大小匀称、菌柄粗细协调、高度一致的效果,菇的品质会大力提高。所以移位技术对高品质工厂化金针菇的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7 其他控制技术
pH是指金针菇菌丝培养基中的酸碱度。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房内金针菇菌丝生长培养基的适宜pH值为3~8.4,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4~7,过酸或偏碱都不利于金针菇生长。育菇房内选择培养料时,适宜pH值为6左右;如培养料酸度增大,可加入石灰粉进行调节;一般培养料经过灭菌后,pH值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配置培养料时,应使pH值适当偏高一点。试验结果表明,pH技术的操控对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育菇房内金针菇的健康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在完全掌握了育菇期间各个阶段的温度调控技术、光照变化技术、抑制技术、包胶片移位技术和其他技术(育室内CO2浓度、pH值、空气湿度)之后,再加以综合应用,才能保障工厂化金针菇生产育菇阶段金针菇的生长周期缩短,质量提高,并且在单位产量上实现新的突破。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