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20~25cm,一般需培养25~30天长满菌袋。发菌阶段应及时把污染袋拿出培养室,同时用高效绿霉净喷培养室防治。
2、搔菌方法
3、催蕾管理
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自动增湿机来加湿,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在85%~95%。催菇蕾前3~4天一定要保持好湿度75%~80%,使受伤的培养基表面菌丝细胞快速恢复。催菇蕾中期时因出菇袋内菌丝细胞呼吸大量的氧气,使培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时通风换气管理是关键。而制冷机以自然对流式比较好。催菇蕾管理时应把温、湿度和通风调到最适合的范围,搔菌后5~6天,培养基表面会长出白色棉绒的气生菌丝,接着便出现透明近无色水滴,再过8~10天就可长出金针菇菇蕾。如果培养基表面有浅茶色至褐色表明培养基已被细菌污染。减少细菌污染的发生方法:一要降低催菇蕾培养窒內的湿度,二喷施耳康消和防治。
4、抑制管理
必须进行充分的均育前处理,如果直接进行抑制处理时出菇袋子周围的温度很快降低至4~5℃,金针菇原基会停止生长。而均育是采用控制低温温度抑制工艺,使抵抗力弱的出菇袋培养原基不致于枯死,增加了袋内菌丝细胞呼的抵抗力,而能够均匀发育。均育的温度8℃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空气环境要接近自然状态,采用负离子风最好一般是3~4天,禁止在出菇袋直接吹冷风使原基枯死。均育管理后,必须要进行抑制处理。抑制方法是为了控制先伸长的金针菇,促进后长的金针菇伸长,使所有的菌柄长度整齐一致。当菌柄长5cm、菌盖直径约1.5cm时为最适。抑制室的温度保持在3~5℃,湿度85%~90%,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μl/L以下,抑制时间约7天。抑制的措施有光抑制和风抑制两种。对纯白色金针菇来说,蓝色光照也有抑制效果,抑制初期蓝色光照后,会阻止菌盖形成。在抑制中后期,用2001x光照,一天分数次进行,抑制效果最好。蓝色光照抑制是生产优质纯白色金针菇的措施之一。风抑制是在出菇袋放到抑制室后2~3天,菌柄长2~5cm左右开始吹风。一天吹3~4次,每次2~3小时。在吹风抑制时,结合蓝色光照抑制,对金针菇的子实体形成有效。
5、后期管理
白色金针菇子实体从袋口长出0.5~1cm时,室内温变保持在6~8℃,此时要控制抑制风机速不要经常吹风,否则出菇袋口周围的子实体发育缓慢,金针菇长得不整齐。当进入生长发育室2~3天后,子实体高出袋口3~5cm时进行套蓝色塑料菇包片筒,把蓝色塑料筒筒直立固定在袋口上,以达到减少氧气、抑制菌盖生长大而开伞、促使菌柄快速生长的目的。开始套菇包片筒一直到收获期,每天配合照射3001x蓝色强光15~20分钟,在套菇包片筒前后和收获前2~3天,连续照射3001x20~24小时,有增产和提高白度色金针菇商品品质效果。套菇包片筒后5~7天,子实体伸长至12cm,使用移动式抑制风机由上往下对菌盖吹风,使菌盖、菌柄干燥、发白,培育出耐存放的优质商品。生育金针菇培养室控制室温要求在6~7度,而相对湿度85%左右。
6、采收标准
菌柄长13~15cm整齐;菌盖直径1~1.5cm左右,边缘内卷;没有畸形、菌柄根不粘连,全体纯白颜色,金针菇子体结实,含水量少。采收时将套筒取下,握住子实体基部,前后摇动即可。采完后把菌柄基部和培养基连接部分、培养基、生长不良的菇剔除干净,放置于塑料筐中。
7、分装处理
采收后的白色金针菇的子实体要及时采取用负离子气体保鲜措施,否则因子实体作用旺盛继续生长,而且会变色影响商品价值。用厚0.025mm的透明聚丙烯袋装金针菇,袋内充有负离子气体可以抑制袋中金针菇的呼吸作用,减少养分消耗,收到较好的保鲜效果。按市场要求进行小包装用聚丙、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低温保藏出售。
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2(平方米)、667m2(亩)、hm2(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