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 双孢蘑菇 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洁白细腻,内质鲜嫩,含有丰富的营养,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所喜爱。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利用玉米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简易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根据双孢蘑菇生产特点和对温度的要求,在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季2月中旬~3月初,秋季8月末~9月初生产较为合适。
2 培养材料
主要原料:玉米秸秆、牛粪、鸡粪。辅助原料:尿素、磷肥、石膏、石灰。菇房及菇床设置:具备保温、保湿、通风良好、有水源的房子或塑料大棚均可作菇房。
3 栽培菇床
菇床:选用竹木或钢铁框架,架宽为80cm,架间距50cm,层间距50cm,高以棚高为限。地栽:地面作床,要求东西排列,床宽50~60cm,深17~23cm,长6~7m,两床之间距20cm,地床不可过宽,因为双孢蘑菇出菇具有边缘优势的特点。
4 建堆发酵
采用一次发酵玉米秸秆代替传统的二次发酵技术,产量和质量与二次发酵无明显差别,但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栽培料酵方:玉米秸秆50%,牛粪35%,鸡粪12%,食用菌专用石膏1%,石灰1%,磷肥0.5%,尿素0.5%,饼肥水。将新鲜无霉变的玉米秸秆铡成3cm左右的小段,提前预湿建堆,将牛、鸡粪按比例拌匀建堆,翻堆2次,让氨气挥发,臭味减少。
建堆发酵时,先铺一层2m宽,20~30cm厚的玉米秸秆,再铺3~4cm厚的粪,依次往高铺,在每层间,依次加入磷肥、尿素(先用水化开)。料堆高度不限,长度不限,但堆顶部宽度不得低于1.5m,堆顶呈龟背形。在堆上每隔1m左右,打孔或堆入木棒(堆好拔出),便于透气,堆边应有少量水渗出,如水分少,补充水分,最后用塑料膜盖好,切记不要盖的太严。
根据天气和料堆温度的变化,通常需要翻堆5次左右,间隔时间根据堆内升温情况而定。第1次翻堆待堆内温度高达65~70℃维持48h后,翻堆补充水分,分层加入石膏。第2次翻堆加入所需70%石灰,第3次翻堆加入剩余30%石灰,并调料pH值和水分。第5次翻堆在料堆周围喷洒杀虫药,覆盖薄膜,闷12h,然后充分通风,一次性发酵结束。堆料期间均要盖好薄膜,以防淋雨。
发酵好的培养料标准:①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无异味。②呈棕褐色,料中均匀分布有大量白色斑点状放线菌。③含水量在60%,pH7.0~7.5。